...

圖片發自簡書App


去年的電影,今年才刷了一遍,評分不虧,的确是良心制作。我比較感性,看電影的時候哭得很慘,哭完之後再去回想,有一些東西想要說一說。

這個電影,最讓我觸動的一句台詞就是——法大于情。

法律的嚴正,情感的真實,兩者的碰撞和矛盾讓人深思。社會之中的很多事情看似不公平,實際上卻是最公平。

程勇是一個普通,甚至有些怯懦的中年男人。他像多數人一樣,困在生活的牢籠之中,時而發出一些掙紮,保持大男人的尊嚴,更多卻是無濟于事的空虛和放縱。

他作為主人公,走投無路的時候開始走私賣藥。他在賣藥當中看到了商機,嘗到了甜頭,開始接收代理權。

程勇賺了錢,他也幫了不少白血病人。作為一個觀衆的角度,我們都覺得這是合理的——衆人都得到了想要的,病人得到了更便宜的藥,程勇賺了錢,這個錢還不黑。

我們看到了底層人的堅持和掙紮,他們利用及所能及的方式改變生活。當程勇幾個人笑鬧時,我們覺得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但是,生活偏偏要扇他們一巴掌。程勇索性不是壞人,頂多算一個掙紮的小人物。他沒幹傷天害理的事情,可是,還有其他的壞人存在。

生活的利益前面,總有人會忍不住。程勇是一個困在生活囚籠之中的男人,他隻想單純地賣藥,賺取中間的一些利益,大家都高興,他良心也過得去。他骨子裡不敢去冒大險。上有老,下有小,誰承受得起。

張長林的出現,卻讓劇情到達了高潮。我們唾棄這樣的商販,他們賺取黑心錢,攪亂了原本的美好畫面。實際上,張長林隻是一個催化劑。程勇做的事看似合理,大夥都滿意,但是,它卻觸犯了法律——從一開始,它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了,哪怕張長林不出現。

法律是站在制高點進行審判,它顧忌的不是個人的感情,它顧忌的是一個大局。所以,當法律出現時,它像一柄錘子,将本就脆弱的表面直接砸碎了。

醫藥這種東西,沒有所想的那麼簡單,正版和假藥之間的矛盾将影響醫藥的規律生産,對于整個大局來說,法律需要維護的是真正合理存在的東西。

法律是嚴正的,但是,多數人卻也是真正的不幸。人性的矛盾就在雙方的夾縫之中生長而出,如何抉擇,這是一種境界——教育心理學有一個柯爾伯爾的道德判斷三水平六階段的理論,人的發展是具有階段性,一般來說,二十歲的人都進入了後習俗的水平,也就是社會法制取向和普遍倫理取向。這個時候,一個人開始明白法制的存在以及合理,它不單單是顧忌一個人甚至一部分人,它面向是全體大衆。

電影之中的那個警官——曹斌的上司,他就做到了真正的法大于情,站在法律的角度,法律的制高點判決事态。當時,我看着曹斌無法接受這個案子,他的上司滿頭的白發讓人心酸——他也曾經年輕,但是,他現在卻不得不做一個鐵面的人,哪怕大衆無法理解。

警察插入了賣藥一案,事情卻遠遠沒有結束,一個又一個的白血病人因為買不起正版藥而死去。朋友的死去,程勇的心境發生變化,他不再賣藥掙錢,他繼續賣藥,隻為救人。

程勇開始賣藥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沒有給自己留回頭路。他送走了父親,送走了兒子,一個人開始進入暗處,開始一場對他而言,最大的冒險。

他與警察開始搏鬥,他知道有一天會暴露,但是,他盡量拖延。這個過程并不輕松,他失去了朋友,承受無盡的壓力。但是,他從未想過放棄……小人物身上的韌性爆發出來的巨大能量讓人心驚,也讓人心酸。

程勇還是被判刑,他得到了無數病友的目送和感激……最後昂貴的藥進入了醫保,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結局。

說到最後,誰都不容易,底層人有底層人的困難,上位者有上位者的難處,中間隔着道德倫理和法律法制,這條鴻溝碰撞出來的情感讓人心酸。

程勇不過是個普通人,他想賺錢,沒錯,他想救人,也沒錯,他不過做了想做的事情。但是,其他人也說不出錯,社會複雜——誰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