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劇透警告⚠️
直到寫完這篇文章的現在,影片裡的有些餘韻至今都還未散去。所以決定靠着我殘存的記憶碼下這篇文章,紀念一份平凡的愛情,也定格一段觸動時光。當然還是因為我愛阪元~~
曾在《四重奏》裡合作的土井裕泰導演和阪元裕二編劇再度聯手,共同打造了這部“俗”而不膩、現實又觸動的戀愛故事《花束般的戀愛》。
(以下内容細節如有誤記還望指正,後續如有二刷或出源後還會再進行修改)
1. 與現實年代呼應的細節
看的那場正好有舞台挨拶直播中轉,在開篇就被蘇打劇透了影片裡會有很多他青春時代的大熱歌曲,果不其然都是經典555(雖然我們不是一個年代但也不妨礙)。開頭兩場聚會bgm,女主絹那兒放的是08年GreeeeN的青春神曲《キセキ》,男主麥那兒放的是13年蠟筆小新劇場版主題歌,Sekai no Owari的《RPG》。《キセキ》知道的都知道,牙醫僅靠這一曲就可以流芳百世(當然其他還有很多好歌),每次聽到詞曲都會讓我感慨萬千,對日式青春的憧憬起源嗎?大概。而《RPG》呢也算世終的代表作之一了,歡快而充滿幻想色彩,就如Fukase取的這個歌名一樣随性(曾經在廣播裡提到【RPG】=【RoPponGi】六本木hhh),總之,兩曲也是皆陪伴了我的青春,一下影片的親切感就被拉近了。而在這之後絹和麥兩次的二人KTV裡演唱的分别是:キノコの帝國14年出的《クロノスタシス》和フレンズ17年出的《NIGHT TOWN》,也都完美契合了作品中的年代設置。關于選曲,其實歌詞上也有挺有呼應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4)大概不好get的台詞細節
絹注意到了麥喜歡把“乘着電車之時”形容成“在電車上搖的時候”。僅僅一個動詞的改變,意境和兩個人物形象就渾然不同了,就想啊啊啊(詞窮)
還有一處是對「じゃあ」的使用提及,或許可理解為不耐煩的“行” “好”的口氣。當你的對象天天以這種口氣回複你,你怎麼可能不惱火。
3. 情節的呼應設置
阪元在前期和結尾為了證明兩個人是有多合拍而設置的大量巧合我就不祥談了。BTW,有人提到巧合設置的過多讓人倍覺老套膩味,私以為這是這段現實性戀愛故事刻畫裡唯一戲劇性的部分了。再之,巧合設置得越多,也越讓人覺得二人是命中注定,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未能經受住時間和生活的考驗而迎來分手的結局,可以說是“落俗”卻擲地有聲。
那麼我具體談談關于各種變化的對比刻畫與“特寫”。首先是土井從頭到尾一直在拍的鞋子。巧合配對的兩雙白色帆布鞋,因為工作原因最後二人在門廳都擺換上了各自的皮鞋。曾經都喜歡看書看電影的二人總是依偎在一起共享這份時光,神契而又甜蜜,卻因為社會的毒打(不是)讓麥抛棄了書籍,甚至忘卻了對書的那份熱情與記憶,轉而成為了茫茫人海裡平平無奇的一個沉迷智龍迷城的打工人。所以當打工人麥接過絹給的書《茄子的光輝》(暫譯)之後,立馬就因為公司的電話将之随手放在一旁,甚至在出差地更是随手把它扔置在了後備箱裡。印象很深的還有一處對書的描寫,是之前所提到的《人生的勝算》這本書。當絹興沖沖拿起他們都喜歡類型的書去找麥的時候,卻發現他正埋頭讀者《人生的勝算》,他們的閱讀目的與方向終究還是因為生活岔開了。
此外,其實《茄子的光輝》這本書也很有來頭。這本書其實講的是關于一個老者對于過去的回憶,那些記憶的輪廓雖然在逐漸變得模糊卻依然散發着光輝。絹将這本書遞給麥,或許就是想讓他重拾起過去熱戀期的那種情感記憶,可是怎料麥卻隻是将他們的這種精神連結随手處之,那些互相吸引共情的時光終究是回不去了。
這種二人情結的變化描寫還有很多。比如那家充滿回憶的面包店,絹為了它關店一事特地發了條Line給麥,而麥給的,是去車站那兒買面包不就好了這樣冷漠無情的回複。二人一起租住的大景房距離車站徒步30分鐘的距離,但他們總是在車站前互相等待對方下班,然後一起漫步這段路。曾經的他們将這段路的相處視為一種難能可貴的陪伴,後來的他們甚至就連下班後去一趟超市也不再互相打個招呼,直到撞見了彼此,才發現彼此之間已經有了這麼遠的距離。曾經互送的藍牙耳機,此時早已也成了阻隔彼此交流的障礙。

但是,在這萬變之中還是有一直不變的東西。在婚禮上他們同步式的對白,不謀而合的分手觀,還有再遇見時默契的向背揮手。在他們意識到這段戀愛關系的結束後,他們回到了這段關系最開始時彼此心靈相惜精神合拍的模樣。也許這就是他們選擇了在關系開始的地方結束關系的原因。一切就像L和R的暗示一樣,或許他們隻有重新分别帶上自己的耳機,才能再次好好享受這段關于他們愛情命運的旋律。
關于結局的必然性,其實也可以說早就通過女方的反應給出了暗示。無論是麥對絹提出的關于情侶紋身裡包含的對愛情的信心問題也好,還是麥對于自己人生目标就是維持他們關系現狀的發言也好,絹總是隻莞爾一笑,不作任何的回應。畢竟所謂的自信,又能承受住多少時間和生活的消磨。
4. 《花束般的戀愛》
個人有個偏執就是喜歡解讀标題的用意,所以最後淺談一下我對标題的理解。
影片中出現花(更别說花束)的部分其實真的不多,記憶猶新的兩處都集中在了熱戀期裡。或許,花束一詞暗含的就是對彼此這段感情熱戀期的難以忘懷,作一束花獻給那段值得被回憶和紀念的我們逝去的美好。
第一處關于花的提及,是二人從旅遊回來後看照片時,麥問了絹照片裡花的名字。但絹并沒有給出答案,而是這麼回答道:如果一個男生讓女生告訴他某種花的名字的話,那麼今後每當看到這種花男生就會一遍遍想起女生的名字(大意)。花會因為我們的愛,而和那個我深愛過的女孩、我們幸福不羁的時光,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一朵花就是一次回憶的話,那麼将他們紮成一束,就是一捧的幸福時光。這裡還可以聯系到影片中那本被随意放置、任意丢弄的《茄子的光輝》,對那些彌足珍貴的閃耀記憶與緊握掌心的文藝愛好都如此冷漠輕視的态度的話,那麼這捧花束所等待的終究就隻剩一場無可避免的枯萎了。

第二次是麥和絹走在海邊回家路,絹手裡握着束花。原以為那是一個巧合,沒想到竟然再次出現在了結尾的谷歌地圖捕捉裡。時光定格在了手握花束的幸福瞬間,他們幸福的模樣将永遠留在互聯網的記憶裡。他們不是什麼都沒留下,他們一路走來都很燦爛有聲,隻是就差了最後的那一步。

最後我也來個落俗的結尾,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