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懿傳》裡,我最為之歎息的是舒妃意歡,她對皇帝一見鐘情,被太後送進宮,到皇上身邊當間諜。可是就算頂着她太後的不滿,也不願意去做讓皇上為難的事情。就連剛出生的兒子,被皇上送出宮,不能在自己身邊撫養,到最後死在别的王府裡,她依舊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一點都沒有怪罪皇上的意思。她一直覺得,隻要她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皇上總會對她有幾分真心的,真真是癡心一片。
到最後,還是在得知坐胎藥真相後,遍體鱗傷,絕望到死。她愛的情真意切,真心真意。就如她所說的,這個宮裡,隻有如懿和她看皇上的眼神是一樣的,其他人都帶着利益。但她和如懿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悲慘,真的是一見誤終生啊。
雖然我感歎意歡的癡心錯付,卻也覺得這樣的結局在情理之中。感情這種事,最是傷人了。每年都有那麼多的癡男怨女為愛跳江跳樓,大家都有點見怪不怪了。得不到時,心之所向,就算兩情相悅後,也無不都被傷過心。
愛上一個人,一旦升起了想要和他在一起的欲望,就是生生地把自己心挖出來捧給對方。對方是把它放在手上珍惜,還是放在地上摩擦,都已經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了。從此,你的喜怒哀樂全在對方一念之間,喪失了主動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如《惡作劇之吻》裡的湘琴,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終拿下了男神。我敬佩她的勇氣和她的執着,卻是一點都不羨慕她的結局。雖然結局是和植樹美滿地生活在一起,并且有了愛情的結晶。可是我看到的卻是這段感情裡,她缺乏安全感的卑微。
她太在意植樹,無時無刻不在揣測他的心意。為了他的偶爾的撩她的行為,興奮不已卻又懷疑他的動機;看到他和别的女生的互動,吃醋又擔心。就算他們結了婚,湘琴還是一如既往地揣着一顆不安的心,覺得自己随時可能被抛棄。
而植樹原來就是沒什麼兒女情長的人,所以剛開始他可以沒心沒肺地奚落湘琴,嘲笑她、捉弄她。但是愛上她之後,也免不得被世俗化,看到湘琴和阿金的相處就醋意橫生,聽到他們要結婚的消息也會着急難過,以至于終于忍不住出手奪回湘琴。
你看,就連感情涼薄如植樹,一旦想要有了和對方在一起的心思,都免不要傷心難過一下。何況,是本來内心戲就豐富的我們,注定是為他(她)歡喜為他(她)憂啊。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佛說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别離、求不得。愛一個人,後三者基本都要經曆一遍。
稍微通透的人,如能寫出了“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結尾。分手應該體面,誰都不要說抱歉。何來虧欠,我敢給就敢心碎。”這樣歌詞的唐恬,而我們大多數人,在得不到平等的回應時,都會心碎甚至怨恨。
再者就是阿難,他對佛祖說的:“我願意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隻求她從橋上經過。”他愛那女子,願意全心付出,隻圖她與他交彙的短暫時間。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讓我最為震撼的是東野圭吾寫的《X嫌疑人的獻身》中的石神,他為了鄰居靖子,不惜殺人以掩蓋靖子的罪行,為了她犯下如此大錯,卻始終沒有想過要讓靖子知道他的心意。
靖子的一無所知,會讓石神傷心難過麼?并不會,因為對他來說,我愛你與你無關,不求回報,不求你明了,甚至不求你從我的橋上經過。靖子的存在對他來說就已經是這個世上最美好的事情。為了靖子,石神可以義無反顧,卻也别無所求,既矛盾又透徹。
說到底,想要對方回應你的心意,就等于有求于人了。有求于人,怎能不看他人臉色,在意他的一舉一動,一悲一喜。而無所求的愛情,相比之下,就顯得冷靜的太多。主動權在自己手上,和放在他人手上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回到最初的問題,什麼樣的愛情才是最不傷人的。對我來說,石神的愛情大概就是最不傷人的吧。她的存在就足夠讓他欣慰,而他也不會為得到她,做出什麼讓人為難的舉動。兩個人都挺好的,隻是注定隻能向兩條平行線,這輩子都沒有交集。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我們這些普通人,雖說不至于到為了愛低微到塵埃啦,卻抵制不住那點交集的誘惑,為了它從心中一痛,到撕心裂肺,實在是累人得緊啊。
你們有沒有什麼被愛情所傷的經曆呢?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