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一種感情,一種神思的纏綿,一種無意的撩動心弦。

她輕得像是春日裡蝴蝶羽翼本能的震顫,又重得仿佛巨人的雙肩也無法承擔。

《怦然心動》這部電影并不長,你花三個小時就可以把它看兩遍,第一遍意猶未盡,第二遍回味無窮。導演采用了男女主人公雙視角切換推進劇情的方式,将觀衆引入兩種情感态度的拉鋸戰中。在一開始的布萊斯視角中,你會不自覺地厭煩朱莉,但當同樣的場景由朱莉來講述時,你才幡然醒悟,這是一個多麼純粹的女孩啊。在誤導式的情節安排下,你對朱莉的情感起伏有多大,你就會留下多深刻的印象,這正是該劇的高明之處。


看見的美好越多,越會對生活充滿熱情。

朱莉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眼裡的世界總比一般人要豐富得多.為什麼布萊斯的雙眼在她看來如此迷人,為什麼梧桐樹上的風景讓她不顧一切地流連,為什麼雞蛋中的生命現象給她如此大的驚喜。因為布萊斯是她獨一無二的怦然心動;因為梧桐樹是她夢想的寄托,是她擁有這美麗世界的證明;因為滿懷熱忱的人對生命有種本能的感動。看着朱莉,我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一句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她如此純粹而無邪,永遠用新奇的眼光欣賞着這個世界。父親深谙人生之道,給了她很大的支持,母親質樸而真誠,兩個哥哥也心無旁骛地熱愛着音樂,這一切都讓朱莉滿足。縱使因為身有殘疾的叔叔而全家處境艱難,但精神上的強大使她隻有感慨而無怨言。反觀羅斯基先生,他對家人的苛刻以及對朱莉一家的挑剔,實則是一種變相的懦弱,他不敢正視的是在生活面前抛棄夢想的自己,他所有的激烈言辭都是自我不滿的表現。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艱難,此劇之所以豐滿,就在于它将這一點用精簡的劇情完美地诠釋了出來。尖銳的人總有他的脆弱之處,總是畏懼一往無前的生活強者。

正如布萊斯外公所言,我們一生中會遇上很多人,有的人暗淡無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則光彩照人,但是偶爾,我們也會遇上色彩斑斓的人,當你真遇到時,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這正應了那句話: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朱莉是色彩斑斓的,布萊斯在她面前難免黯然失色。所以在面對這樣的朱莉時,布萊斯畏懼了、退縮了,厭惡的本質是恐懼,他不敢正視自己的平庸,也沒有足夠的勇氣接受這份燦爛的光芒。布萊斯與朱莉簡直就是磁極的兩端,一方懦弱逃避,一方勇往直前。兩人性格上的反差亦是此劇的矛盾之一,是引起劇情跌宕起伏的關鍵所在,更是牽引着觀衆深刻體會戀愛酸澀的無形之手。


沒有轟轟烈烈的感情,淡淡的酸楚卻更讓人揮之不去。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時間錯位,在此劇中則表現為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情感錯位。朱莉動情于布萊斯迷人的雙眼,布萊斯卻對她的熱情避之不及;待布萊斯被朱莉的人格魅力吸引時,朱莉卻覺得“也許布萊斯的整體比部分之和更小”。

但是感情從來沒什麼道理,即使朱莉看清布萊斯懦弱的一面,決定将他驅逐出自己的世界,但是布萊斯的一言一行仍然能夠輕易地牽動着她的喜怒哀樂。越想忘卻越記憶深刻,所謂淪陷不過如此。布萊斯該慶幸朱莉的用情至深,朱莉該慶幸布萊斯最終主動出擊,最動人的劇情便在此——布萊斯終于正視自己的内心,鬼使神差地在大庭廣衆下表達自己的情感,又不顧一切地追到朱莉家,即使朱莉閉門不見他也絕不退步。那副咄咄逼人勢在必得的模樣,分明就是個為情所困的毛頭小子嘛,縱然過于急切而魯莽,卻更見少年的可愛與赤誠,叫人不得不莞爾,同時心頭一塊大石亦放下了。

而當布萊斯為朱莉重新種下一顆梧桐樹苗時,他就已經完完全全地挽回并攫住了一個少女的心,将那最初怦然心動的感覺定格成永恒。初戀的美好在此被淋漓盡緻地诠釋了,兩個完美的靈魂不一定相互契合,但兩個不完美靈魂的相互吸引,那毫無道理可言的吸引力卻足以讓彼此的感情升華,畢竟南北兩極才能實現異性相吸嘛。


一次搬家,一棵梧桐樹,一個院子,幾筐雞蛋,使兩個人、兩個家庭産生小小的交集,又因為一人的怦然心動,像顆小石子投在湖中,引起一層層的漣漪。

最美的初戀,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