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給兩顆星,一顆給志願軍烈士,一顆給題材。至于制作、導演、編劇,負分滾粗。
毛主席領導的人民軍隊,從紅軍時代到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再到抗美援朝,都是從小米加步槍開始不斷以弱勝強、戰勝強大敵人的過程。人民軍隊與這些強大的敵人相比,不僅僅是武器裝備、後勤裝備等方面的極其落後,還經常面臨人數上、環境條件的劣勢,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所依靠的主要就是兩點:1、用強大思想武裝起來的軍隊,有着頑強的戰鬥精神,一不怕死,二不怕苦;2、更重要的是,毛主席領導下極其高超的戰争藝術,以高超的智慧與敵人周旋,在正确的方針指導下才能取得勝利。
金剛川戰役本來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其故事本來就是一個志願軍與敵人鬥智鬥勇的過程。但在《金剛川》這部電影裡,無論是志願軍也好、美軍也好,都表現得非常弱智,完全沒有體現出志願軍的作戰智慧,隻是以非常生硬的方式體現出志願軍不怕犧牲的精神,以一種非常弱智的方式讓志願軍白白送死。這種表現手法,就像是黑幫火并,像是兩個小流氓亂掄王八拳。但這種以弱智而又慘烈的形式表現志願軍的犧牲,給人的感覺隻能是雙方都在做無謂的犧牲,好像志願軍除了不怕犧牲以外就是一群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弱智。
這簡直是對志願軍先烈的侮辱。
志願軍不怕犧牲,但從來不做無謂的犧牲,更不會白白送死。如果隻是不怕死,如果隻是犧牲,那是打不敗敵人的。如果沒有正确的方針指導,如果沒有各級指戰員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再不怕死也沒用。
讓志願軍以這樣一種弱智的方式白白送死,會給今天的人們一種極其錯誤的曆史理解,讓人們以為中國抗美援朝的勝利純粹是靠犧牲更多戰士的生命換來的,讓人們以為志願軍之所以打敗美國人純粹是靠人海戰術、送死精神換來的。這是極其錯誤的。實際上,整個抗美援朝時期,“聯合國軍”的人員傷亡(包括南朝鮮)都比志願軍的要大很多。志願軍之所以在極其劣勢的條件下,能把美國人從鴨綠江推到三八線以南,主要靠的是偉大的戰争智慧,靠的是高超的戰争指揮,靠的是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而不是靠人海戰術,更不是靠白白送死。
人民軍隊不斷戰勝強大敵人,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不僅僅是靠不怕死的精神,更主要的是我們的聰明智慧打敗了敵人。不僅要教育今天的人們,志願軍先烈如何的犧牲,更要讓他們知道先烈們如何用偉大智慧戰勝敵人。
要通過電影來教育今天的人們,就要讓人們知道,首先這場戰争我們是正義的,我們用正義打敗了邪惡;其次,要讓人們知道我們如何取得了勝利,為什麼勝利;第三,不僅要讓人們知道先烈們如何犧牲,更要知道他們為何犧牲、犧牲的價值和意義何在。
像《金剛川》這樣的電影,表面看似乎是要教育人們先烈們犧牲的意義,但這種表現實在太過生硬、太過弱智,以至于像是在反嘲、反諷,甚至給人一種這樣的犧牲毫無意義的感覺。且不論其在其他方面如何,光是立意和表現上,就已經徹底淪為垃圾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