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生孩子要做什麼準備嗎,百萬基金強大内心,以及觀念更新?

《妻子的浪漫旅行》從開播到現在吸睛無數,普通人自然好奇明星的婚姻和家庭是怎麼一回事,看過才知道,原來他們的喜怒哀樂與尋常一家一般無二。可能經濟條件更好些,但說到情感相處,子女教育,婆媳關系,社交圈子,工作與家庭的平衡,确實也有很多看過之後讓人思考的地方。尤其是生孩子的決定和之前的準備,明星和一般人都面臨類似的困惑與抉擇。

最近幾年關于養孩子成本的話題非常熱鬧,有一種觀點認為養個孩子百萬起步,各種教育、衣食、旅行,奶粉尿片幼兒園,雙語鋼琴跆拳道,更不要提學區房和創業基金。這讓很多年輕人對婚姻望而卻步,或者結了婚也不敢要孩子,在職場上拼命工作,有的夫妻忙到四十歲前後還沒有下決心。

很多人看了類似的統計後非常忐忑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存夠這比閻王債,恐怕等存夠的時候已經失去繁殖能力了,何況還沒有計算結婚買房買車以及夫妻二人的生活費。這樣算來還有什麼念想?人生還不就是房奴孩奴的苦難曆程?于是有聰明人就決定不買房子不生孩子以減負,及時行樂,但也未必能樂,隻要還在被這樣的僞命題和僞邏輯禁锢着,談何人生樂趣?

...

海量信息和時新觀念不管沖擊着新人類和新新人類的價值觀,過去生孩子也許不過是傳宗接代的基本動機。但今時不同往日,越來越多人願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有計劃的安排做父母的時間,而不是随機決定。有些人願意根據傳統習慣早日結婚生子,完成這一流程,也有些人希望生活稍微穩定來下,具備起碼的物質基礎,怎樣的決定都是别人的意志自由,但不是左右意志自由下的決定都是值得贊賞的,對孩子,對社會,甚至對為人父母者皆如是。

通常情況下,大家比較一緻的意見是健康的身體,成熟的心态,起碼的物質條件,合法的手續,相愛的夫妻,當然還有共同的意願和成功的受孕。但這些其實還不夠,正因為有那麼多人先生了再說,邊養育孩子邊學習養育,才會有那麼多的遺憾和難以挽回的悲劇。


孩子不是可任意處置的“我的孩子。”

首先,你生養了孩子,孩子也許該感謝你給的生命和愛,但這不是你強加意志的理由,也不是要求回報的籌碼;有那麼多的父母強硬的要求孩子學習所謂的多種技能,外語、音樂、美術、舞蹈等等,當然這些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得到更全面的發展,或者為了孩子成年後在競争中更有能力,然而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獨立的自然人,在逐漸的成長過程中更會形成獨立的人格和興趣,我們給孩子一些建議,或者一些嘗試的機會是沒問題的,我們推開藝術的文學的大門,讓他們了解其中的美妙是一種責任,但那并不是強硬命令的權利,不愛練琴的孩子被砸斷手指,背不下單詞的孩子被關在黑暗的壁櫥裡懲罰,甚至僅僅因為言語反抗就被賞耳光,在我們的身邊屢見不鮮,然後當孩子取得了一些成績,大人似乎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強制行為何等英明,然後變本加厲的嚴格管控,制造成績機器聽話機器,也在孩子的心中深埋下或叛逆或怯懦的種子,等到積累到移動程度,火山般噴發,大人們再痛哭流涕追悔莫及,是強迫之下造就性格扭曲的天才兒童,還是以寬容的愛和善意的引導先成就健康的人格呢?不要總等到事後才有答案;

...

孩子不是盟軍。

夫妻争吵後問孩子是願意跟媽媽還是跟爸爸,這幾乎是每個家庭的無知遊戲,甚至沒有争吵,不過是玩笑,但這對孩子來說是殘酷的問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世界,媽媽的溫柔和爸爸的偉岸就是生活的翅膀,任何一隻折斷都是難以想像的。現在的孩子,經常看電視,很小就看動畫片,心靈成熟的往往比大人以為的早,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就能回家對爸爸媽媽說别離婚。所以,拉孩子成為自己的盟軍是愚蠢的傷害,即便夫妻間有矛盾,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都愛他,并且要盡量避免當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責。

孩子不是肉票。

總有人以威脅對方帶走孩子為手段實現個人目的,孩子成了讨價還價的籌碼,這不但是對孩子的莫大不尊重,更是對夫妻兩人的不尊重,對婚姻和情感的不尊重。特别是在一些夫妻感情破裂的家庭,孩子成為其中一方索取高額撫養費的手段,要見孩子也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不管夫妻間發生了什麼,孩子有權利得到完整的愛,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種下愛和寬容比憎恨和冷漠有價值的多。

...

孩子不是闖入者。

年輕夫妻有時候擔心生了孩子家裡就多了一個人,或多或少會減少愛人對自己的關注,還有些略懂皮毛的人把戀父戀母情節也當作公然假想敵,似乎孩子成了婚姻中的闖入者,第三人,剝奪了一部分伴侶的愛。其實這是杞人憂天。孩子是天使,是讓夫妻感情升華深化的載體,甚至是夫妻共同的生命延續,是愛情的見證,是對美好未來的期待,是人格更成熟完善的鍛造。

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教比言傳更重要。言語隻是人類交流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信息交流來自眼睛和身體語言,還有示範效應。心理學中的社會學習論認為,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因為行為結果受到了陽性強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獎勵、鼓勵、肯定。而所謂榜樣的力量則來自模仿,模仿是孩子學習的一部分,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父母通常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和語言也成為孩子先入為主的模仿對象。

...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就是一百多萬生養一個孩子的說法,其實是怯懦者逃避生活的借口,養孩子不是一次性下賭,無論貧窮還是富裕,都可以生養孩子,錢僅僅是一部分,不是全部。正如心理學對财富與幸福之間關系的調查,結果顯示當經濟水平達到一定标準後,财富的繼續增加與幸福感之間就不再是正比關系。

小學初中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幼兒園和高中也有望逐漸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政府在不斷的改善醫療制度,高中和大學都設立了獎學金助學金,如果把鳥兒永遠呵護在金籠子裡,鳥兒永遠也不會飛翔,接觸生活的真相,懂得感激生活的給予,更懂得追求夢想,懂得面對風雨,也有勇氣去創造未來比百萬财富有價值的多。

金錢并非沒有作用,但未必是決定性作用,對成功對幸福都一樣。我們隻要放眼天地就能了解,那些生活幸福的人那些在某些領域取得了成就的人可不都是金湯匙喂出來的,更多的人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甚至是超越常人數倍的艱苦卓絕。

也許做一個有幸福感的普通人才是真命題的開始,而幸福并不在遙遠的未來,就在出發的地方,讓孩子充滿激情與夢想的面對未來的生活,也欣然接納現實的一切不完美,包括所謂的不公平,所謂的逆境,相信對孩子的人生更有價值。做普通人都糾結痛苦患得患失,有又什麼資格奢望名利的成功?即便成功了,又能不能消受的起呢?

(本文已開通原創保護,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咨詢/合作/約稿請私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