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朋友一起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這是子楓今年新作電影的第一部,後面還有《再見,少年》(4月16日)、《秘密訪客》(5月1日)、《盛夏未來》(8月14日)等多部電影,這部打頭陣的電影得到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 

...

子楓的短發

我們先來說說這部電影好的方面

一,情感共鳴

想必這部電影引起了許多觀衆的情感共鳴,尤其是那些有弟弟妹妹的姐姐,加上子楓那具有爆發力的哭戲無疑是把這種情感共鳴提高了一個境界,讓這部電影變得異常的好哭,可能很多看過預告片的同學在聽到“弟弟”說出,“可我隻有你了”後便留下了眼淚,也許許多同學都經曆過父母的“重小輕大”“重男輕女”所以讓電影又具備了一定的帶入感,讓電影的感情表達更加具備了共鳴性。

二.反應問題

一部好的電影往往要能夠反應一些現實中的社會問題,《我的姐姐》中反應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中國社會上流傳已久的“重男輕女”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在社會進步過程中已經慢慢減弱,但是還有許多的家庭存在這種情況,電影中的子楓則是在這種家庭成長中的孩子,父親甚至因為她是女孩子修改她的志願,因為她的打亂了他想要二胎的計劃對他拳打腳踢,甚至遊泳池在她溺水後準備袖手旁觀,這樣的童年也成為了她對她弟弟不待見的最初原因。其實姑媽也是重男輕女的一環,讓弟弟讀了大專,自己參加了工作,這種放棄也給了他們兩個不一樣的生活。

...

姑媽

第二個問題,道德綁架,在子楓回家後親戚們一緻認為這個“弟弟”的扶養問題應該由她負責,簡單的來說便是讓我她應該下輩子為這個剛見面的弟弟而活,放棄自己考研的夢想,放棄自己剩下的人生,他們認為這合乎情理,理所應當,這種道德綁架在生活中很常見,“孩子還小,人都走了,來都來了,大過年的”這些都是道德綁架的日常用語,電影中子楓用自己的行動來反抗這種道德綁架,不是為了逃避責任,而是一種選擇,她想要選擇自己的人生。

...

姐姐和弟弟

三.角色選擇

《我的姐姐》在角色選擇上做得很好,子楓飾演的姐姐,一朵小紅花裡面的朱媛媛飾演的姑媽,還有自帶喜感的肖央都為電影添色不少,小演員的演技也很好,讓電影不會因為演員造成一種尬的效果。

...

畢竟這部電影褒貶不一,也是存在一下缺陷

一.電影有一種爛尾的感覺

也許有人要說這是在給觀衆想象空間,但是在我的層面想,留給姐姐的選擇并不多,要莫把弟弟送走,自己去讀研,這種結局讓導演剛搞出來的姐弟情深的感覺直接給搞沒,要莫就是姐姐放棄考研自己帶走弟弟,這種結局看起來和姑媽的很像了,為了弟弟放棄自己的人生,看着大公無私,但是這不是又和上面的道德綁架妥協,就算不是妥協也讓觀衆有一種惋惜,也許有更好的辦法,但這種爛尾的感覺在看完電影的我心理揮之不去

二.導演讓小孩子早熟

本片由真實事例改變,現實中的弟弟兩歲什麼都不知道,最後被姐姐送走,電影中導演把弟弟設定成6歲左右的年齡,但是這個六歲孩子的心智感覺可能快18了,不哭不鬧,能幫姐姐倒紅糖水 能幫自己找領養的父母,情商高的有點離譜,正常來說一個孩子一直被父母撫養在父母去世後卻不哭不鬧,一個陌生的姐姐立馬就特别親近,感覺我家的妹妹我帶了快10年了都沒有怎麼親近過(  ̄  ̄),導演這難道是給孩子打了催長素。唉,離譜

...

其實這部電影還是很好看的,演員用各種細節表演讓電影充滿了家庭的溫情和生活的矛盾,讓電影可看性大增。喜歡子楓的同學建議去看看(⁄ ⁄•⁄ω⁄•⁄ ⁄)最後附上子楓的美照

...

...

...

...

文章僅表達個人意見,沒有别的意思,求别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