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一部電影放映的過程中,心裡的感受都是很難描述成語言的。因為心裡的感受需要時間和注意力去糅合成文字。可隻有把心思放在電影裡,想才能更加靈敏地去捕捉影片中各個人物的情感流露,而這時再想實時地記錄下來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所以這篇是我在剛看完影片後,再整理思路重新寫出來的一篇觀後感。
跟女朋友一起連麥看電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這次電影的題材也是她提出來的。我覺得内容也是我想深入思考卻沒找到答案的題材。

這部電影中的女主方小曉,男主林見清顔值自然沒得說。從影片開始,小曉和見清第一次見面時,見清就對小曉傾心了,卻從來沒有說出口過,像每一對情侶相識之初,彼此都存在着好奇心,小曉不同于其他女孩,會罵人、會打牌、會喝酒深深吸引着見清,(不過我覺得主要因為小曉長得乖),而見清一直是作為一個普通朋友陪在她身邊,看着她男朋友一個接着一個換,心裡雖然不樂意,也并沒有向小曉表達過,隻是假裝好意地提醒小曉别被騙了,我想,即使小曉遇到一個真心對她好的人,見清也不會開心,因為給她快樂的那個人不是他。

小曉每次分手後也隻有見清在身邊陪着她,陪她哭陪她鬧陪她笑,這不就是談戀愛的目的嗎?可理想總是被現實狠狠地拍打在地上,,他們給我展示的應該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大學畢業後的生活,剛畢業找不到工作,收入微薄,隻能住在魚龍混雜的廉租房中,一個房間不足二十平米,卻包含了廚房客廳衛生間卧室的全部功能,這對于我而言并不是十分陌生,因為我的童年就是在那種環境中度過的,這家炒菜的油煙都能飄進那家的窗戶,不知道誰家的小孩挨了打,常常都能聽到哭聲。

以至于我曾一度以為那就是生活,海倫凱勒曾經說過,當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沖動時,他将再也不會滿足于在地上爬。我覺得教育的意義就從中凸顯出來了,如果沒有接受過教育将從來都沒有領悟過學習的快樂、思想上的滿足。終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盡管現在我也不知道)

小曉和見清都有着一個能夠在北京立足的夢想,小曉說,兩個人的日子比一個人好過得多,不是因為兩個人在一起就變得有錢、日子就會變得輕松,而是兩個人在面對生活的碾壓時能夠從另一半那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出門工作,不隻是為了日子,也是為了回到家時,看到她開心。”

從這時開始,見清對小曉的情感的愛已經開始發生了轉變,開始懂得要學會對感情負責,沒有經濟支撐的感情像是建立在泥沙上的大廈,随時都有可能轟然倒塌。見清可能是懷着對小曉十分愧疚的心情,也可能是在面對現實的壓力無心經營這段感情,最終還是放手目睹着小曉在地鐵裡慢慢地遠離自己。
我想他們一定都深愛着對方,可以為彼此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鼈。


歡迎關注公衆号“吹泡泡的小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