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公衆号:我内褲外穿)


昨天晚上終于去看了電影,是不是我太冷血了,為什麼我全程沒有感覺!反而在男主爸爸的那段感覺觸動了我而已,從每年的很多人相聚一起,然後慢慢的剩下隻有男主父親一個人,我感覺這段要是再長一點,我可能就潸然淚下了。

後來的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還不是你又出軌了?你們把現任放在哪裡了?這個電影為什麼讓你懷念過去,還不是想讓你珍惜現在?對現任最大的尊重,是和前任老死不相往來。我認為,體面的分手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放過對方,放過自己,從此一别兩寬,各自溫柔歲月各自安排。愛了很久的人,真的不要再做朋友。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關于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

十年前,見清和小曉偶然地相識在歸鄉過年的火車上。兩人懷揣着共同的夢想,一起在北京打拼,并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

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再次偶然重逢……

命運似乎是一個輪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線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終有“然後”。可後來的他們,學會如何去愛了嗎?

...

電影以一個小插曲開頭的。

那時的小曉,那時的見清,宛如稚子一般。

見清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小曉是初出茅廬的小青年。二人在火車上相遇,必定擦出一系列的火花。

回家後,見清在屋内看到了外面的小曉。

他們對着燦爛的煙花許願,小曉說,自己要嫁個北京人,見清說,自己要找一份好工作。

二人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着。

小曉交往了很多男朋友,每次與見清的相遇都帶着男朋友。但是都不長久。

見清畢業後,與幾個朋友創業。但是朋友們都覺得吃飽飯與夢想相比,前者更重要。

在見清廉價的出租屋内,小曉說,現在就隻剩下你和我了,一種無處話凄涼的感覺。

兩個生活在底層的孤獨的人,走在了一起。那一點點的甜蜜與愛情,給生活增添了一絲活力。漂在北京兩個人的生活,比一個人好過的多。

...

然而,生活并不會因為這點甜蜜而改變多少。

見清回老家參加同學聚會,同學們看着打腫臉充胖子的他,背地裡嘲笑着。

小曉并不是一個被生活羁絆的人,但是,她選擇了見清,沒有房,沒有車,沒有錢,但是見清有一顆為她,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鼈的心。

她為了這份愛,毅然背上了生活的枷鎖,企圖二人扛起一片天空。

...

然而,見清還是讓她失望了。見清與客戶吵架,丢了工作。他們從破舊的廉價出租房住到了更破舊的地下室。見清每日沉迷于打遊戲。

小曉走了,她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生活。見清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奮發圖強,把自己一直構想的遊戲開發了出來。分手讓他松了一口氣,于他而言,分手竟是一種解脫。

小曉其實就像一陣風,她是自由的,沒有約束的。而她的自由吸引的都是不自由的人。而不自由的人,在與小曉分開時,正因為這份不自由,才有了後來的成功。

小曉開玩笑說,自己旺前男友。

見清在和小曉在一起的時光裡,帶給他的是快樂,沾染的是輕松。他自然不會有很強的力量迸發出來。而在分手後,他卻絕處逢生。

...

他後來有了房子,但是,那不是小曉要的。見清說自己搞不懂小曉。其實,小曉需要

的并不是房子,她要的,是那個大男孩。是那個在她需要幫助時,立馬來到她身邊的他;是那個在她需要陪伴時,守候在身邊的他;是那個在她需要關心時,給她安全感的他。

成功的見清,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生活可以一眼望到未來。小曉卻還是在漂着。

多年後,他們在一次航班相遇,因為航班取消,他們隻好在旅店休息。然而,空氣中卻彌漫着尴尬。他們談起過去的種種,時而落淚,時而大笑。他們并沒有變得面目全非,卻終究變了,再也回不去了。

見清問,如果你可以陪我堅持到最後呢?

小曉說,那也許你就不會成功。

小曉是見清一段生活的開端,亦是他一段生活的結束。

後來的他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彼此。

...

故事到這裡,我為他們的愛情感到可惜。

盡管不夠新穎,但足夠真實,它說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一定會和某個人走丢,而這一生,恰恰是由這些錯過組成。你會永遠記得那個錯過了的人,永遠愛他,卻永遠不會在一起。

...

當故事的主角隻有這兩人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很殘酷。

但是将視角放大到他們的一生,直到他們身邊各有别人,這時你會發現,現實對他們兩人都不算殘酷。

那個被忽略的身邊人,他們的現任,才是最可憐的。

...

真正失去了什麼的,是那個無名無姓的現任。

林見清給方小曉頒了個獎:最佳前女友。

那現任呢?被蒙在鼓裡的妻子呢?

她扮演的角色,是他孩子的母親?

還是他完美生活的NPC,隻要不是方小曉,換了誰都可以。

不要以為戲份多,前任就可歌可泣。現任的人生才是現實。

方小曉和林見清還在破出租房膩歪的時候,林見清說了一句話,印象深刻: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我覺得這句話總結了這部電影。

...

方小曉和林見清的不幸,讓他們有了十年的,不可撼動的過往。他們笑過,鬧過,分開過,重逢過。對,他們有故事。

而林見清和現任如今平穩安逸的日子,不算故事,不值一提。

現任的存在,在電影裡,似乎就是為了襯托往事的轟烈。

她的出現不是在查崗,就是在催促,總之是一副不近人情又足夠狼狽的模樣,讓觀衆在看到的瞬間,就能下結論說:“呵呵,還是前任好吧。”

你看前任多好。回憶裡她的野蠻和潑辣,都是可愛的,重遇後她的眼淚和笑容,都是讓人心疼的。

拜托了,能不能給現任留點尊重?

...

“前任”變成現在青春愛情片的殺手锏,販賣情懷,賺足眼淚。

畢竟催淚的劇情=走心的電影,引發共鳴=良心之作。

我承認,人間各處都是愛而不得,茫茫人海,有多少人能一生隻忠于一人。

可也沒有多少人非要得到你的初心。

所有現任想要的,不過是一個走出過去,完完整整的你。

如果你那麼愛前任,那些熱烈的往事鬧得你睡覺都不安穩,那你隻有兩個選擇:

1、不留餘力地挽回,别讓那些魂牽夢萦的片段害你終生遺憾;

2、用盡全力去忘記,放過自己,放過前任。

在這之後,你的心終于騰出了空位,你才有資格去愛下一個人。

不是隻有前任有故事。你們擁有過彼此,了不起,值得好好惋惜。

但是,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你們還沒有釋懷,求求你們了,不要禍害下一任。

說到底,她憑什麼當炮灰?她不是有血有肉的人嗎?

她也想擁有一份真摯的愛情,她也值得一個願意為她付出所有的人。

所以說啊,什麼青春電影,愛情電影,懇請你們給現任多點戲份,讓他們也享享福吧。

現任也是要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