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了《律政俏佳人》,一部很老很老的青春电影。
电影的剧情其实还是挺俗套的,但是毕竟自己在看的时候也就是为了轻松一下而已,所以也没有太觉得失望,而且如果仔细想一想,还是有所收获的。
要培养自己的跨学科能力
艾丽之所以能在最后的官司中获得成功,其实源于她对时尚、美妆的了解。通过作假证人一句“上个季度的鞋子”,她就判断出了那个男的是同性恋,而通过刚烫完头的被杀者女儿在法庭上说自己正在洗澡所以没有听见枪声,她就判断出了这个人在撒谎。而她这一切判断,都来自于她的经历。她了解时尚,知道直男和非直男在对于鞋子的关注点上的差异,知道在烫头之后不能洗澡,所以她找出了漏洞,获得了胜利。
她的生活经历帮助她更快速的取得了成功,试想,一个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优秀律师,或许他最终也能找出破绽,但是一定没有艾丽这么迅速。
法律和时尚,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行业,竟然也会碰撞在一起。所以,没有什么知识该被归为课外知识,多多涉猎,多多学习,总会有一天能够用到。
聪慧的大脑和完美的身材都需要
电影中的艾丽,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少女,但是她也因为她的美丽,而被别人看作花瓶,于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别人证明了自己不是空有其表。
我想如果是十年前的我看这部电影,那时的启发大概会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吧。如果让那时候的我来描述这部电影所传达的立意,大概会是,美不重要,知识才重要。我不羡慕她的美貌,知识希望自己可以像她一样有学识。因为是知识给她带来了成功。而现在看,我的想法却是,聪慧的大脑和完美的身材都要有。大概是因为,当经历的更多,会发现,美貌也是很重要的。从自身而言,我觉得这部电影给我的追求美的动力大于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我们的教育里,好像美丽和智慧总是难以并存,所以在学习期,美被压制,不被允许。前几天看圆桌派,有一集里面蒋方舟讲到说自己在小的时候不被允许追求美。我觉得我的青春时代也是这样,在长久的被灌输下,我觉得那个年纪的自己就是不应该太过注意自己的形象,应该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学习上,不能想着去改善自己的外表,不能想着去追求更美的自己。可是等到慢慢长大,我就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并不正确。在青少年时期,学习确实应该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是,追求美也没有错。甚至现在我觉得,对于美的追求,应该贯穿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在青少年时期,对于美的追求,应该表现在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上和气质培养上。在中青年时期,对于美的追求,应该表现在化妆、穿着上,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成熟干练上。在老年,大概就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状态,让自己看上去优雅又大气吧,就像很多人所说的:优雅迷人的老太太。此外,美丽真的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变。而美丽的女生,也会在一些方面有优势。就像蒋方舟所说,虽然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回避谈到这一点,但是这确实是事实。你越美丽,你所面对的世界越美好,这句话真的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