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時代,容易造就一種信仰。同時,也容易毀掉一段愛情。這是我在看完《江南愛情故事》這部影片之後,最大的感觸。
想要在那個戰火紛飛,朝不保夕的抗戰年代,擁有一段圓滿且長久的愛情,就如同在一場搏殺的戰役裡,想要險中求勝一樣的幸運。
出演《江南愛情故事》的演員,大都并不出名,影片由導演任鵬執導,于2014年2月14日的情人節上映。
故事以殷家三小姐明袖的視角,用平靜的語氣娓娓道來,卻也将那個時代,所造成的愛情悲劇,渲染得不甚唏噓。
在這部影片裡,等待,仿佛成了女主角雨蓮(沈秋雨 飾)一生的宿命。可那個年代于精神上的純粹,卻是當下可遇而不可求的。大概是雨蓮本身太完美了,所以上天才給了她些許的缺憾。
一段發生在江南古鎮的旖旎愛情,又是如何被那個滿懷信仰的時代,所夭折的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1.為追随心中信仰,新郎于新婚之夜落跑
雨蓮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了江南大戶殷家。可不想在進門當日,素未謀面的夫婿殷明軒,卻逃婚參加了抗日活動。萬般無奈之下,殷家隻好在明袖的建議下,讓弟弟明皓(沈濤 飾)替兄拜堂,在顔面上暫時搪塞了過去。
新婚之夜,衆人都在稱贊雨蓮的美麗,人如其名,她的美不染纖塵,正如一朵聖潔無瑕的蓮。
她的性子極其溫婉,在知道明軒逃婚之後,不哭也不鬧,一直都保持着一種大家閨秀的風範。
在明皓與明袖走後,雨蓮當着殷嬸的面,用剪刀從繡布上面扯下了一條紅絲帶,随後系在了腰上。
殷嬸一看便明了,急忙拉着她的手,欣慰地說:“過去男人不在家,女人系紅腰帶為夫守貞。現在不用了,隻要你心裡裝着他,等着他,就夠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雨蓮的遭遇雖然坎坷,但她的際遇還算幸運。
至少,她嫁入的,是一個思想開明的家族。她接觸的,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婆婆。不像有的封建家庭,會把兒子的出走或是死亡,全部都怪罪在新媳婦身上。
直至後來,明軒戰死疆場。殷嬸悲痛之餘,又将雨蓮認作了自己的女兒,亦為了她後半生的幸福,而左右思量。殷嬸,可以算是雨蓮一生的貴人,也是雨蓮能夠在殷家,死守一生的源泉。
誰說天下的婆媳都是公敵?就拿我先前的婆婆來說,她也同影片中的殷嬸一般,在我前夫病逝之後,将我認作了女兒,一直視如己出。在我未再嫁之前,也一直在為我的終身幸福而操心憂愁。
我想,這世間最美好的婆媳關系。大概就是,讓兩個同是外姓的女人,因為深愛着同一個男人,将兩顆心,漸漸地融合在一起的過程。

圖片發自簡書App
2.明軒另娶他人,雨蓮獨自神傷
雨蓮與明皓的緣份,或許在那一夜,明皓替她挑紅蓋頭的時候,就正式開始了。
礙于叔嫂的關系,明皓對雨蓮的情意一直都很隐晦。明軒走後,他便接替明軒送明袖上學,雨蓮也會陪着明袖一起。
明皓負責劃船,雨蓮與明袖坐在船頭。每日通往學校的那條河流,就如同一條紐帶,暗地裡将兩個人的宿緣悄悄地聯系了起來。
那日送完明袖,明皓帶着雨蓮去到之前明軒最喜歡的小木屋。在那片樹林裡,他用二胡給她拉明軒最喜歡聽的曲子。他悠然地拉着二胡,看着雨蓮單薄的身影,沒入了前方的竹林。不知道是想到了什麼,雨蓮望着前方哭得梨花帶雨。
夜裡,雨蓮輾轉難眠,一閉上眼,腦海裡便浮現出與明皓在一起時的情景。她大概,連自己都糊塗了。
故事的轉折,是發生在雨蓮去青浦鎮尋找明軒之後。與此同時,明皓正在絞盡腦汁地應付,與一直喜歡他的玉兒的婚事。為了忘記雨蓮,曾經百般不願的他,甚至提出了與玉兒馬上訂婚的要求。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雨蓮在衆人為族裡的七叔公過壽之前,趕了回來,告訴大家明軒會晚兩天回來。明軒歸家,明皓訂親,殷家可謂是雙喜臨門,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氛圍裡。
可沒有人察覺到,此刻,正在一旁獨自黯然神傷的雨蓮。也沒有人知道,明軒早已在外又成了家。明軒并不知道自他走後,殷家并未退掉這門婚事,便娶了救命恩人之女,靜茹。
雨蓮這樣溫順的女子,把所有的苦都自己咽了下去。她總是很天真,天真地認為,最終可以等回自己的夫君。卻不想,等到的,是一個如此晴天霹靂的消息。夜晚,她在沐浴的時候,忍不住哭出了聲音。
一紙媒妁的婚姻,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多見且薄弱。也有很多同雨蓮與明軒一樣相似的新婚夫妻,素未謀面,便自此一别兩寬。即便感情深厚的,也因時代的動蕩,為了理想的奮鬥而投身革命,一去不返。
明軒是渣男嗎?其實也不盡然。首先,他并不知道殷家在他走後,沒有退了這樁親。其次,他娶靜茹,多半可能是為了報答救命的恩情。由此看來,最起碼他是個知道感恩的人。最後,在那個并不和平的年代裡,男兒奔赴戰場,保家衛國,也算壯舉,令人心生敬佩。
所以,年過70的七叔公,後來才會跪倒在他的靈堂前。他說,此刻,于他而言,明軒不是晚輩,而是救國的英雄。

圖片發自簡書App
3.雨蓮明皓成婚,新郎再次落跑
雨蓮出于無奈,将明軒在外再娶的消息,告訴了明皓。七叔公擺壽宴的時候,真相被剛從清浦鎮回來的明皓說了出來。随後,他便公開說此生非雨蓮不娶,遭到了殷家三嬸的強烈反對。給出的理由,無非是雨蓮是嫁過的人,并不适合明皓。
雨蓮要走,被善良的殷嬸留了下來。殷嬸為了雨蓮後半生的幸福,想要将明皓從三嬸那裡重新要回來。原來明皓也是殷嬸的親生兒子,隻是自小給了膝下無子的三叔三嬸。
在明軒死後,雨蓮雖然也對明皓有意,但在三嬸沒同意之前,她是絕對不會多往前邁進一步的。她每天從井裡打水,明皓就默默地幫她将水桶提回去,兩人之間始終保持着距離。時光流逝,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捱着。
直到靜茹的出現,這是她與明軒結婚後,第一次來到殷家,同時也帶來了明軒陣亡的消息,衆人頓時陷入了悲痛之中。殷嬸傷心之餘,蓦地從靜茹的口中,得知她已經懷孕的喜訊,又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隻可惜好景不長,在一次意外中,靜茹肚子裡的孩子最終沒能保住。而此時,殷家就隻剩下了明皓一個男丁。因此,衆人又舊事重提,想讓雨蓮和明皓在一起。
而此刻,三嬸也向雨蓮坦白了,自己不情願她和明皓在一起的原因。她向雨蓮傾訴,說當初她剛嫁到殷家的時候,也是同她一般大的年齡。小兩口的日子還沒過多久,男人就走了,她這一守,就是二十多年。沒有誰比她更知道,那系着紅腰帶的滋味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嬸其實是個嘴硬心軟的人。她打心眼兒裡喜歡雨蓮,隻是她很清楚明皓的脾性,終有一天,他也會像他哥哥一樣往外跑。
她不希望,雨蓮成為第二個自己。可如今戰火已經燒到了家門口,她也終于在此刻想明白了,不願意兩個孩子,就此錯過彼此的幸福。
可是三嬸的成全,并沒有盼到一個好的結局。也确實如她所說,明皓在與雨蓮成婚當日,同他哥哥一樣,跑去投了軍。
如果明軒當日的所作所為,還可以算是有情可原,那麼明皓的這種做法,又是為了什麼呢?明軒可是從來都沒有招惹過雨蓮,也沒有給過她任何的承諾,一切隻不過是父母的擅自安排。可明皓對雨蓮,卻是立下了誓言的。
總覺得這部電影的結尾,收得有些草率,也有些困惑。既然明皓早就決定要參軍,去追求他之前并不能明白的信仰,那為何還要答應同雨蓮的婚事?讓她再經曆一次,成親當日被丢下的痛楚?為什麼男人都喜歡自我安排,而女人就隻能欣然接受?
或許,這是導演為了表達出,在當時那個大時代下,最悲戚的無奈。有些情感的發生,往往不受主觀意識的影響。而很多不可抗力因素,卻往往影響着情感的走向。

圖片發自簡書App
4.不同的時代,造就的不同悲劇
這部電影的節奏,整體來說不緊不慢,如涓涓流水,輕輕地撥動了我的心弦。它沒有任何炫技的手法,也沒有繁複冗長的情節,隻是在安靜地講故事。
殷明軒這個人物,雖然從頭至尾,從未露過面,卻一直貫穿了整部影片。裡面所有人的命運,似乎都在被他暗中牽動着,走向不同的結局。
他與明皓,代表了一個時代。那個充滿信仰的抗戰時期,無數的熱血青年奔赴戰場,誓死衛國。而雨蓮,也代表了一個時代,那段情感缺失的豆蔻年華,無數的已婚女子獨守空房,無期等待。
放眼望去,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時代,雖然充滿着和平,不必再為了實現理想,而在戰火狼煙的刀口下讨生活,卻也失去了那個年代裡最純淨的東西:心裡的信仰,與純粹的愛情。或許任何一個時代,都會造就不同的悲劇。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在的科技生活,少了那個年代交通上的不便,和通訊上的限制。但卻也少了,曾經翻山越嶺地去尋找一個人,或是一處山水的樂趣。還有,與身邊的人坐在一起,秉燭夜談的美好。
而現在的婚姻,雖然少了舊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約束,亦少了因為時事變遷而被迫分離的無奈,卻也少了,最為純粹的愛。
已經沒有多少人,會為了一句誓言,一個無言的告别,而癡守自己漫長的一生。如同雨蓮,在明皓走後,将那條紅絲帶,一圈一圈地裹上了自己的纖腰,也裹住了自己寂寥的一生。
我相信,看完這一場《江南愛情故事》,你一定會在裡面那炊煙袅袅的江南古鎮裡,尋到自己内心深處,對信仰,最終的認識,對愛情,最初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