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部寶萊塢影片,上映有段時間了,最近才找出來看看。非常的印度,載歌載舞。作為一部普通影片來看的話推薦層度不是很高,但是從養育的視角去看呢,這又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好片。有些影片會讓你的腦子不停的思考,經過自己的潛意識加工後才能産生心理的一些改變,而好的影片直指内心,讓内心産生莫名的共鳴,随之才是頭腦的思考。
影片中的小男孩叫做伊夏,有着超級棒的色彩感和藝術天分,他出生在一個中産印度家庭,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哥哥。伊夏在一家公立小學上了兩次三年級,他上課從來不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不能順利誦讀,不能正常書寫,當然也考不來高分。這種學習狀态和優秀的哥哥截然相反,這種狀态在家裡是很讓父母發愁的。伊夏因為勇敢反抗而和欺負他的人打架,當被告到家人面前時等待他的是一陣大罵和威脅;當被老師點名回答而回答不上問題的時候,等待他的是老師的責罰,辱罵。同學的取笑,父母的失望,哥哥的無視;當考試不及格的時候等待他的是學校的驅趕,父母的放棄,和自己的孤獨。當伊夏被父母送到寄宿型學校時等待他的是更嚴苛的教學條件和與父母分離的強烈孤獨感。于是孩子自閉了,放下了畫筆,沉默而憤怒的面對生活。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個美術代課老師,他的生活才開始改變,變得美好而重要。
故事很簡單,卻讓生為父母的我感慨不已。
1.養育中我們經常談到的一個話題:我是嚴厲還是和善?中國古有習俗就是打罵教育,不打不成才,小時候不打長大了就管不了了等等等等。然而當我們嚴厲的時候孩子會出現什麼問題呢?當嚴厲嚴厲嚴厲達成了家園一緻的時候,孩子會怎麼樣做呢:逃學,厭學,畏懼,撒謊,封閉。這是影片中告訴我們的,那麼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稍微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看看童年時身邊的人就不難得出自己的結論。
2.影片中爸爸責罵完伊夏開始收拾自己出差的行李,小伊夏問爸爸要去哪裡?爸爸帶着情緒的說: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小伊夏哭着求爸爸并保證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小孩子特别是6歲之前的孩子很容易就會産生被遺棄感,而且孩子是很有擔當的,家裡所有的矛盾争吵,父母的一颦一笑孩子都會覺得是自己的原因。最近有個熱詞“全能自戀”也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怎麼說”真的是做父母需要考慮的事情,不要用孩子的過錯來威脅孩子。
3.家對我們意味着什麼呢?我覺得家就是每個人的避風港,就是小孩子灑渾耍潑的地方,是每個成長階段都會覺得最舒服最溫暖的地方。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一些熔化了的鋼水等着鍛造成才,學校就是高溫的熔爐和定型的模具的話,那麼家一定不要成為鋼材鍛造好之後潑上去的冷水,把心給鑄造的冷冷的。這些訓練塑形的事情就交給家之外的地方去做吧,家就是愛,一個無條件互相給予愛的地方。
4.我們口頭上希望孩子開心無憂,卻通常在詢問他們的時候問到的卻是成績和作業。他們從我們臉上看到的屬于他們的價值,我們的認可,我們的愛卻來自于一張成績單。不對,我們的工作不是把孩子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是支持他們做自己想要的樣子、
5.影片中給我打動最深的一句話就是老師說的:“關心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它擁有治愈的作用治療的力量,是痛苦的慰籍。孩子覺得是被需要的,一個擁抱無時無刻給他們一個吻,讓他們知道我們在關心。兒子我愛你,如果你會害怕,來找我,你出錯了,失敗了又怎麼樣,我都陪着你,不要怕。”
當孩子被看到感覺到愛着的時候是多麼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