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先提個建議,以國産老電影所固有的民族音樂和戲班子表演來開頭,動不動就是國風rap,和喇叭、唢呐等本土樂器的魔性洗腦神循環,這個形式比較老套,是一個早就用爛了的套路,拍農村電影,并不是一定就要用冗長的戲班子的表演和說唱來作為開場白,聽得人頭都大了;

第二,颠覆了我對老光棍的認知,我一直以為這部分人是因為窮,一輩子沒遇上愛情的,結果實際上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有過春天,隻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把握住,所以失之交臂了,成了他們背後的心酸,而他們其中之一後來從不法分子手中買媳婦被騙,又證明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這一規律;

第三,本劇所反映的問題體現了目前Government的某些政策的必要性,比如精準扶貧是有利于這幫人的,比如影片中所反映的比那四個光棍的社會階級更高的人尤其是欺負他們的人,這年頭就被撸下去了,在這部電影的背景下,精準扶貧成了非常迫切的需要,但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因為還有幾千萬比劇中那幾個要年輕得多的光棍,而劇中這幾個則将不久于人世,不知道他們臨死之前會不會呼喊出同一個村長夫人的名字,就像拿破侖死之前呼喊約瑟芬的名字一樣?

第四,在目前這個影視創作大背景下,拍馬屁的影視劇如同糞土一樣普遍,所以像這樣能夠直面慘淡的社會現實的影視作品就顯得十分難能可貴;而在目前這個影視行業常年被那一批家喻戶曉的大腕把持,難以産生優秀的新人的大背景下,本劇又顯得非常真實,尤其是在妝容這一塊;要是讓某個家喻戶曉的大導演來拍這種片子,他肯定就隻會找幾個同樣是大腕的年輕演員甚至小鮮肉來,幾個公衆人物笑嘻嘻地抹着發膠就把老光棍冒充了。所以高手,就隻能來自于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