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天前從同學那裡借來了《巴黎聖母院》,不料自己太過浮躁,竟看不下去。書籍前幾頁是在描繪“愚人節”的歡樂場面,奈何想象力太差勁,一度沉浸不去,便搜來了電影看看。

不過還是準備讀讀原著,電影删減了很多,原著的靈魂更加飽滿。

...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來講電影。

打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我對于副主教的印象可謂之贊賞!原因何在?因為他願意收養一個奇醜無比、面目猙獰的棄嬰,當然其中的原因包括宗教因素,不過人要是真想做到如此,恐怕還是不太容易。

...


...

卡西莫多,天生獨眼、駝背、跛足,又因在聖母院做敲鐘人,十四歲時被鐘聲震破了耳膜,成了聾子,命運實屬悲慘。

電影介紹完卡西莫多的來曆,便鏡頭一轉,到了“愚人節”,市民們在選舉“愚人王”,場面熱鬧非凡,市民們笑的前仰後合,頗有盛世的感覺。看到這裡誰曾想到這是部揭露宗教的虛僞,批判封建制度的作品呢?

那天,在廣場上有個名為埃斯梅拉達的吉蔔賽姑娘在跳舞行乞,因太過美麗動人而備受矚目,但是在公共場合跳舞是不可以的。這時,副主教剛巧路過,一眼就看到了這個美人兒,一見傾心。由此,引發了這部悲劇。

可是美是錯嗎?

...

看完這部影片,最直觀的感受還是不要以貌取人。

宮廷弓箭隊隊長菲比斯深得埃斯梅拉達的愛慕,因為他有着帥氣的外表,漂亮的衣服以及閃閃發光的佩劍。然而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隐藏地卻是個無情無義,輕浮淺薄的家夥。但因此使得埃斯梅拉達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另一個愛慕埃斯梅拉達的詩人将菲比斯與埃斯梅拉達的約會時間地址告訴給了副主教,使得副主教暴露自己黑暗的内心,殺害了菲比斯,并嫁禍給了埃斯梅拉達。

副主教口口聲聲說愛她,可是在她面臨危險之際還是選擇了自己的一己私欲。

副主教在埃斯梅拉達跳舞被抓的時候,向她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可埃斯梅拉達卻是一個正直的女人,不屈服于副主教,便逃跑了。副主教命令卡西莫多去抓她,卡西莫多因為副主教的養育之恩,一直對他唯命是從,說他是最信任副主教的人也不為過。可是當他因此被逮捕時,副主教默不作聲,隻是看了他一眼便走了…

...

在卡西莫多被示衆處罰時,市民們雖不知所以然但也朝他扔蔬菜水果,嘲笑他。

在卡西莫多因副主教的冷淡悲傷至極渴求水時,有更過分的市民朝他扔水壺……

...

在這時,是埃斯梅拉達不畏大衆的目光,走上行刑台喂他水喝,這使得卡西莫多對她充滿感激。

...


...


...


...


...

在埃斯梅拉達性命堪憂之際,是卡西莫多救了他。甚至在經曆一番心理鬥争後殺死了副主教。

電影的最後留下了懸念,埃斯梅拉達到底有沒有被抓住呢?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但是在原著中,埃斯梅拉達被處死了,卡西莫多最後将副主教從塔上推了下去,随後人間蒸發。若幹年後人們在一個洞穴的墓碑裡發現了一個女屍被一個奇形怪狀但又身材高大的男屍緊緊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