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上海逛茑屋書店(TSUTAYA BOOKS),看到繪者杉澤以《山海經》作為靈感來源創作的繪本書籍《觀山海》。一時間内繪畫風格所吸引,将上古傳說中的百種神奇異獸進行全新的畫筆演繹,書中精怪的魔獸妖怪更為貼合古意,怪力亂神的想象力讓我在書店久久沒有挪動身子。
今天,在影院觀看了新片《西遊記之在世妖王》,有一種同理感。發現中國的藝文創作,已經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國内的藝術創作者開始追求思考“什麼真的文化瑰寶與中國自信”。
影片《西遊記之在世妖王》曆時5年多創作最終得以呈現,确實走上大熒幕之後,給人一種新穎的“西遊記”的世界:生動、瑰麗。

首先,畫面層面。
以中國古風為畫面底色的本片,在創作初期參考諸多古籍、曆史文物中獲得創作靈感,同時借景中華大地的地脈山川與自然風光,打造頗有風格的動效畫風。
影片從黑白水墨開局,講述宇宙渾沌開啟,世界第一妖成為妖王的故事開端,通過一組極具中國水墨古風的畫面,清晰的表達了整個故事的起源:妖王元蒂是萬妖之首,妖沒有心。這兩個核心故事線索。由此開啟了全片的故事旅程與視覺享受。
縱觀全片的畫面,基本8個字可以概括:“場景巨物,人物靈動”。怎麼理解這8個字呢?
本片的場景設計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巨物感。若你在電影院的巨幕廳觀看,這種體驗會更為明顯。每一位觀影者都是畫面場景視角的參與者。畫面的創作角度是從渺小人類的視角來理解整個影片世界觀的。
比如鎮元大仙的道觀,取經師徒幾人剛剛抵達,就被眼前巨大的山門所震撼,道觀内亭台樓閣、仙雲密布、池淵水瀑、青瓦天台、奇珍植物比比皆是,讓人心聲:“哇,好漂亮”。眼尖的觀衆仔細看,可以瞧見道觀裡面放置的各種瓷器,每一個花紋形态都不一樣,十分精美。
最令人震撼的當屬道觀内的人參果樹。樹木巨大磅礴,參天遮日,讓人從視覺上得到很大的享受和滿足,聽主創說,單單這棵神樹從概念設計到鏡頭語言撰寫再到設計制作足足耗費半年之久,可見電影團隊對于場景設計上的用心。

畫面被拉到滿值時刻,也就是全片高潮叠起的時候——千年峰群妖大戰,堪比魔獸世界大戰。群像人物密集出現: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多目鬼王、九尾狐等悉數亮相,武打動作各不相同,神兵利器悉數送上。讓影片看到這樣的畫面效果确實目不暇接。
其次,說說人物。
本片的人物塑造基本從兩個點設計:造型與語言。從短短95分鐘,可見片中人物各具特色。這也是讓我感覺到本片和《觀山海》有同歸之路的原因,打造着屬于中國特有古風的精怪造型。
主要人物在造型刻畫上較為符合近些年大衆對西遊記師徒的認知。唐三藏純淨善良;孫悟空尖嘴猴腮暴戾豪橫;豪豬長相的豬八戒魯莽乖張;沙和尚親和随時不再狀态;果子真氣憨态可掬說話還平翹舌不分,足見可愛。



當然也有極為亮眼的人物造型設計,比如白龍馬是我第一次感受這個形象确實是一條白龍幻化的馬匹,因為脖子特别長,非常像一條龍的蜿蜒身姿。比如土地公一改往常的觀衆刻闆印象,本片以土豆狀态出現,深究下來,确實土豆是長在地下的,皮膚也是模拟大地皲裂的形态,讓人印象深刻。其他諸神(山神、天庭天神、鎮元大仙等)均有神明的龐大身姿。五官上眼睛也就有特色,大地像銅鈴,形象來源自中國經典門神形象(魑魅魍魉“終結者”——鐘馗、門神始祖——神荼和郁壘等),讓觀衆産生對人生的敬畏,是對自然的敬畏,是對仙神的敬畏。從這裡就能看出本片的創作團隊,确實從大量的中國傳統名俗文化中進行了藝文創作提煉和升華。
除了人物造型,本片的一大亮點就是台詞,融會貫通了許多現代語言,讓人覺得不悶。并且區别于一般神怪影片,本片的台詞下了非常大的功夫,讓觀衆能夠瞧見用心。
比如豬八戒是一位十足的北京腔爺們兒,是全片的搞笑擔當,貢獻了一系列捧哏有料的笑點台詞。“師傅的淚,我擦”、“哇,仙女姐姐。害,原來是兩老爺們兒”等等捧腹的台詞。
與此同時,其他人物也貢獻了不少台詞。
孫悟空:“壞了賠不起,急了打不過”;
唐三藏:“悟空,控制呼吸,調整情緒”;
……
這些台詞都幫助了觀衆理解不同的人物個性,讓動畫人物更為生動。
當然,在刻畫關鍵人物時,本片的編劇也給人物設計了不少人物動作。比如全篇核心觀念是探索“妖有千千萬,妖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孫悟空自我求索的過程。孫悟空人性開始閃光,石頭心開始幻化生命力的開端是在山神給孫悟空指明妖王藏身之所時,孫悟空把風狸送給山神,在這裡孫悟空開始有了感恩之心。再到,準備與妖王決一死戰時,孫悟空哄騙真氣果子睡覺,并畫出咒語界,不帶果子去決鬥,是因為孫悟空知道“真氣沒了,人就沒氣了,果子會死”。在這裡孫悟空的人性得到全然的釋放,這裡他不再是妖,而是有真愛之心的“人”。
當然本片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打鬥長确實拖沓。在電影立意上,少了一些更多的新意。但是并不影像這是一部适合阖家歡樂觀看的電影,有萌點、有笑點、有淚點、有燃點。
這已足夠。
另外,本片有2個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