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曆的事見的人讀的書看的劇,似乎在我的心裡逐漸抽象明朗化。尤其是最近的獨處讀書觀影,魯迅全集也好,十三邀也好,我似乎都捕捉到了同一個意思,這個意思我不敢說是生命的本質,但至少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态:自我成長是為人之基。

昨天看了《山河故人》,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我認為《山河故人》是匠心之作,每一個鏡頭每一處呼應都耐人尋味。

影片平鋪直叙,前後呼應。開頭是春節小鎮舉辦春晚,舞台的化妝間裡,喧嘩熱鬧的背景裡,沈濤在描眉化妝準備上台,身邊有晉生梁子,三人嬉笑玩鬧,沈濤笑着。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結尾是冬天的夜裡,沈濤獨自牽狗出門,然後撒開狗,獨自在雪地裡舞動,沈濤閉着眼睛陶醉在音樂裡,情不自禁地舞動起來。她又笑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同的年齡,相同的冬天,山河依舊,故人不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26年的兩頭,24歲和50歲沈濤都在笑,隻是此笑非彼笑。

一開始的她,20多歲,有父親寵着,有發小追着,笑裡透着簡單的開心;26年之後,50歲的她,父親去世,丈夫再娶,還帶走了唯一的兒子。

她什麼也沒做錯,卻就這樣失去了一切。可是,在這樣一個雪夜裡,50歲的她卻情不自禁地舞動起來,笑裡透着從容的愉悅。

在歲月之河流淌中,她一點點改變着,曆經世事,完成了自我成長!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人都隻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無論開場多麼熱鬧,到後面,都隻剩下自己與自己相對。

無獨有偶,紅樓夢一開始,借林黛玉的眼睛,讓我們看到了賈家的的熱鬧氣派;最後,卻是“白茫茫一片真幹淨”。

其實,何嘗是到了最後,才“隻剩下自己”。人一生中,一直要面對的都隻有自己。

在歲月的長河中,你要一年年一天天看着陽光一寸寸西移,一遍又一遍。父母給了你生命,“家永遠是溫馨的港灣”;朋友給你送來幹糧,“山高水長,一路珍重”;愛人給你一部指南針,“我随時都在”。

可是啊,誰又能替代你呢?路還是要自己一步一步去丈量;走每一步的時候,腦子裡想的事情,心潮的或平靜或煩亂,隻有自己知道。而怎麼面對這份孤單,隻有自己。

另一方面,即便是與父母、朋友、愛人相處,大家都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有共通的喜好。寬容、善良、堅強、勇敢、自立,這些正直的字眼,說再多遍都不嫌多。

自以為是地以為自己擁有着,所以故步自封。殊不知,人與人的感情,同樣的關系卻有層次深淺。愛人,有的滿眼放光,有的湊合搭夥;朋友,有的肝膽相照,有的居心叵測;即使是最親的父母,有的愛深情切,有的積怨甚深。

隻有自我成長了,才能見到更大的世界,才能體會更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