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紛紛這樣解讀《少年的你》:

魏萊(未來)死了

鄭義(正義)困了

李想(理想)沉默

陳念(成年)就是個悲劇!

我想說,歡迎來到成年人的世界。

...


未成年的都渴望成年,就像面對超市裡的食品促銷,大家都忽略了一個東西,叫保質期。

你用你的青春購買了一個昂貴的成年,買一送一,附贈一個悲慘世界。

如果你不喜歡,也可以換另一個,失樂園送你,要不要?

...


聽上去有點悲觀呵,但凡事隻要悲觀到底,再放大細節,即可觸及美好。

打個比方,我一早就坦然:這片花草入冬終将死亡。那麼某一年冬天,我看到一顆枯草尖尖還未枯絕,哪怕是一絲綠意,我都會感歎生命的美好。

...


在我看來,《少年的你》不是在講校園暴力,這是在講原生家庭問題啊。


這場校園暴力,有人指責胡小蝶性格懦弱,有人怪罪魏萊過于乖張,可被暴與施暴,真的隻是性格導緻的嗎?

人是多元化動物,每個人都有懦弱和乖張的一面,就看你如何自處與他處了。一旦運作不當,即會掉入縫隙,走向兩個極端——始作俑者或孤立無援的對象。


...

...

而導緻胡小蝶和魏萊不會自處與他處的原因,更多的來自家庭問題。

胡小蝶的家長,以女兒的死訛詐學校;

魏萊的媽媽,拿出物競天擇那一套,将胡小蝶的死歸于弱者沒能戰勝生命帶來的挫折。

青少年對于他處的第一步,誕生于幼時觀察父母是如何面對強權和弱勢的。對領導做低伏小甚至巴結、對服務員吆之喝去的人能哺育出什麼下一代?

而青少年學會自處,除了要多讀書,還要多接收來自他人的關愛,胡小蝶的家長可能自身過得腌臜不堪,何來精力顧及女兒的心理;魏萊的爸爸因為複讀,半年不跟女兒說一句話,這樣的人顯然沒有愛人的能力。

...


除了施暴者與被暴者,剩下的人都無辜嗎?不見得,也不好說。那些助長魏萊施暴的每一個人都脫不了幹系。但是,讀過書的都知道:

不隻有江湖講究派别林立,小小的班集體,同樣也有泾渭分明的壁壘,難以攻破。

這世道,三好學生不跟落後分子玩;大奶不跟小三玩;混不吝的少爺不跟傲骨寒霜的鳳凰男玩,互相看不上。

...

疑似是條鄙視鍊,其實充分體現了人類的脆弱。

每個個體都需要同類,很多的煩惱會藉由集體的力量自動屏蔽,你從小集體中得到認可,獲取能量,從而産生強大的、可與外界對抗的力量。

所以說,青少年擇友須慎重!當然,這是人性的問題。但說到我們要杜絕的,還得繞回原生家庭上來。

...


幼年時的愛多半來自父母,而童年缺愛有多難治愈,你無法想象。

我要舉個尊龍的例子。

...

尊龍缺少愛嗎?晚宴上聽說尊龍來了,連林青霞都恨不得找他簽名的好萊塢巨星,還擔心沒有人愛?粉絲都愛不過來吧。你先别急着反駁我,聽我往下說。


在很多人眼裡,尊龍是自帶貴族氣質的,哪怕是落魄的溥儀,那也是貴族。所以自動将他的孤獨,簡單地理解成内向。

...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滿臉貴矜的人從小被抛棄,沒有家、沒有父母、沒有名字、沒有童年。


因為不善于溝通,他與《霸王别姬》裡的程蝶衣擦肩而過,與陳沖擦肩而過,我看過他的惋惜:陳沖一直是我的天使,但是她嫁給别人了。因為我沒用嘛,我讓她跑掉了。

...


據說他不用任何社交媒體,喜歡帶着狗去北美森林裡住,還認養了兩棵千年古樹,管它們叫自己的祖父祖母,看着兩顆樹都能落淚……你看,童年帶來的傷痕多麼難以治愈。多的是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童年時缺失的那一點點甜。

...


愛真的那麼重要嗎?你可能會質疑:獲得了愛的人,又能怎樣?不過是比常人多了一份天真爛漫,還未必是好事。那麼缺愛能産生多大的問題?你吃鹽也不會長生,但是你不吃會死。


說說缺愛到底會釀成什麼惡果吧。

漂亮的女生活在陰影裡得不到救贖,一旦有任何機會都會拽住,哪怕導緻另一家庭的破裂,被扣上濫情的帽子,被指責恃靓行兇,其實不過是童年缺乏父愛而已;

聰明的男生就更危險了,可能會迫害他人。譬如《告白》裡的犯人A,為了博得母親的關注,殺害了老師的女兒、女同學,最後炸死自己母親。


...


有時候足夠美和足夠聰明對于人格缺陷者來說都是利器,要格外小心,它可以幫你開疆拓土,也可能讓你用之自戕。

可是童年缺愛的人多了去了,怎麼不見都成為罪犯?

《犯罪心理》中有句很著名的台詞:“經曆過虐待的人,有人成為罪犯,有人成為抓捕他們的人。世界曾以痛吻我,普通人未必能報之以歌,但強者,卻能拯救自己。”

可這樣的幾率,你敢以身犯險嗎?

...


愛确實是一種能力,中國很多父母都沒有。談愛,是他們理解範圍之外的事情,王朔說要一個孩子永遠“正确”,就是他們的愛。

甚至有一些自身人格上都不健全的家長,這樣的人就不要生孩子了。

建議去拜讀一下大男孩樸樹的“丁克論”。

...


既然逃不過傳宗接代,就請重視起青少年教育問題。

小北的爸爸跑了,魏萊的爸爸冷暴力,陳念的爸爸直接缺席。

我請天下的爸爸,将你泛濫的愛集中一下,回家愛一愛你們的孩子,特别是女兒。把所有該回家的人都召喚回家,這個社會就會安定很多。


建議:

1.工作之餘,多看看青少年心理教育課程,比如李枚瑾老師的視頻;

2.優酷最近出了一檔教育類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展示了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國等國家的教育;

3.讀讀書吧,例如陳美齡的《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50個教育法 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

最後說說小北。

他沒有亮司那麼詩意,但小北溫暖。

特别是彩蛋出來的時候,一個少年堂堂正正、不遮不掩地跟在你身後。

曾以此生渡惡世,隻因你。


...

  圖  |  微博@草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