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苦藏在酒裡,浸在酒裡,也散在酒裡。

少年人的苦卻是藏在青春的每一個角落裡,微小但并非不足道。

因為是少年

觀影前,對于校園霸淩的印象可以說是沒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畢竟如若你沒有親身經曆,“感同身受”這個詞便不會出現在你身上,具體原因可能是爹媽生的一幅牛高馬大的好皮囊,又多是一幅正氣凜然不谙世事的啥樣子,欺淩這種東西很幸運地沒有降臨在我脆弱的心靈上。

所以初次看到“校園霸淩”,我個人覺得更多的是一種賣點,前期看到的書籍的沖擊力,也遠遠沒有後期想象中那麼大,那是一個遙遠的故事。直接觀感遠不如“我不是藥神”中的利益沖突來的直接。再加上“易烊千玺”、“周冬雨”這兩個人的出現,一開始還以為這是一部校園愛情故事片。

事實上,這裡所發生的故事,更像是對自身的救贖,與愛情無關。

少年人,近期似乎常聽到這個詞,在《天氣之子》裡,雜志社的社長大叔便時常對着男主用這個稱呼,聽起來充滿了希望和有前途。

在《少年的你》裡,少年卻像是時刻在負重前行,像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高考”是最後一座雪山,翻過去就會迎來勝利。中國式的少年生活,一切為了那座獨木橋,但悲哀的是,那座獨木橋卻真的挽救了許多人的生活。

而後在高考完的第二天,整個學校鋪天蓋地飄滿了被撕碎的試卷和書本,在我看來這無疑是心理扭曲的另一種表現,雖然說事出皆有因,但很明顯在種種因素的壓迫之下,教育的本質已經有點偏離了軌道。

強壓之下,是更多的利己主義和冷漠,在少年時期迫切渴望愛的時候,得不到的總要通過其他方式來補償,我想“校園霸淩”更多的是用另外一種方式找到“被重視”的感覺。

所謂沉重,來源于每一個人

陳念--------懂事的沉默和無可奈何的忍耐

陳念,單親家庭,母親靠着“劣質的面膜”進行着小本生意,陳念得小心翼翼地躲在舊居民樓裡,躲避要債的“兇神惡煞”們。

這樣的環境,懂事的陳念隻有一個念頭,便是通過高考出去,離開這裡,在北京開始新的生活。

可生活似乎總希望欺負那些本來就不容易的人,懂事又如何,忍讓又如何,胡小蝶不見了,那就由陳念來接收新的惡意。

陳念,網上說諧音代表着“成年”,但是陳念最後等不來成年,即使是高考完了,分數出來了,該被追究的依然是找上了門,少年人以為自己能承擔的東西最終還是兌現在當下。高考近在咫尺,又在陳念的一念之間回到了原點。

如果說陳念可憐,那是肯定的,在霸淩的同時選擇了忍氣吞聲,得到的是變本加厲。聽從了警官的建議報警,可得到的卻并不是解放,而是更猛烈的報複。

這像極了市井中的生存規則,忍耐是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因為多數人都會選擇明哲保身,隻要火不燒身,便視而不見,自欺欺人。

陳念終于忍無可忍,但警官未能給予充分的保護,所謂成年人按照自己的所謂的“法律”規則教導未年成人保護自己,卻沒想到法律隻是一張網格還很大的網,罩得住一些大魚,還有許多小魚仍會偷偷溜走。在正義還未來得及伸張之前,需要靠法律保護的人早就被傷害的遍體鱗傷,甚至等不到希望的一天,就因為僅僅說出了口号,實際的細緻保護未能如約而行。

校園霸淩,是無孔不入的,比學生更了解學生的,是同學們,那些冷漠看待一切的,那些仗勢欺人的,那些為虎作伥的。而不是那些早就脫去未成年人外衣的,自以為是的成年人。

陳念帶來的沉重是,她想要正當地保護自己,卻發現那麼艱難,她努力嘗試過,卻被回報以失望和傷害,無可奈何的忍耐,最終也還是抵不過“法”。

相當荒唐的“法”,你想要依靠,卻發現自己後來卻被“法”所抛棄。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世界報我以惡,我也應當為善;隻是越發艱難而已。

小北--------底層的掙紮和内心的武林正義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小北講出來這句正氣凜然的話,似乎滿足了絕大多數少女心的向往。

多像一個騎士對公主說的話,我仿佛看到了聖鬥士星矢對聖母雅典娜的一番所賜。但百因必有果,能有多甜後面便是多苦。

小北是以讨債為生的,而陳念的母親就是小北的讨債對象。他不是什麼正大光明的人,13歲出來混,除了一身膽氣和匪氣,沒有什麼。

相遇本來就是偶然,一個人的善心也并不是憑空出現的,你讓一隻狼去可憐一隻羊,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本就是難以想象的。迪士尼的獅子王是因為吃蟲子,但現實中蟲子肯定沒有新鮮肉的蛋白質含量高,至于為什麼能茁長成長估計也是童話的需要。

小北是一隻幼年的獅子,習得地下世界裡該擁有的兇狠、陰謀。人們說殺手的最後一單買賣基本都是把自己栽進去的,如《這個殺手不太冷》、《殺手XXX》,小北遇到陳念,不知道是個什麼紅顔禍水,大概還是遇到了真正的“善意”,所以當他看到了陳念被霸淩的視頻,才會終于想要“走出去”。

你永遠不知道别人的痛有多痛,隻有當你自己嘗試過後,你才會明白痛苦。

在我看來這也是為什麼小北願意去保護陳念,保護她的善,也正是在一步一步救贖自己,願意付出全部,讓一個人先走出去,也正是少年眼中對于未來的“希望”。

選擇做一個“英雄”,但英雄背後在人看來特别的幼稚,幼稚得壓抑起來。

魏萊--------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精英級的暴力,家境殷實,樣貌魅力,能力出衆。

在學校看來,是學校升學率的保證,最佳的活動贊助商人選。這類人一般老師和學校領導都不願得罪,是典型的小霸王。一般來講,你已應有盡有,又有什麼不滿足?

但事實上,就是不滿足。當一個人越小越弱,社會屬性越少,獲得成就感的方式就越少。用暴力的方式,去獲得成就感,就成了最直接和便捷的方式。

魏萊雖然擁有了看似一切的東西,但是從警察家訪的狀況來講,魏萊缺失了父母的愛,無論是從她面不改色的接受警察的審訊,還是從她跪下來求陳念不要報警的情形來看,魏萊在意的隻有父親的意見。

警察在她眼裡也不過是一些普通人,她從來沒有對自己的行為顯露出一絲絲愧疚感,那種“獸性”的目光連鄭易看着都害怕,這還是少年人的目光麼?

有可能在未被正确馴服的時候,少年人就是帶着這種原始的目光去生活,校園裡的生活并非大人所想像的那麼純淨,更像一座原始森林。

魏萊就是那個孩子王,左邊有忠心的幫手,右邊有懦弱遵從的奴仆,她是校園裡的王,她覺得欺負他人就是她的權利,陳念觸犯了她的威嚴,忤逆了她的“成就感”,于是她對這個“叛徒”實行警告。在一個王眼裡,這是多麼理所當然的舉動,又何錯之有?

人之初,性本惡,還是性本善?我認為在這裡看來,是性本惡。

那麼,你放心讓你的孩子“未來”出生在這樣一個世界麼?

鄭易-------正義總會降臨,但總是遲到。

現實中,我們期待的正義,總是姗姗來遲;

不是不期待,不是不遵從正義,隻是我們總會掂量自己到底有沒有足夠地能力撐到正義的來臨。

鄭易這個警官角色所帶來的正是這麼一個疑惑。

陳念被霸淩,警官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态度去審訊學生本就讓人感到反感,又用自己自以為是的“有情況就打給我”的萬金油好人答案給自己貼上了我能保護你的标簽。

但是,當陳念鼓起勇氣交代了真相後,除了學校讓幾個肇事者休學、開除班主任,并未給學生切實的保護,畢竟霸淩不僅僅在校園裡,更在這大街小巷裡看不見的角落裡。

鄭易,用正義的角度審視着小北和陳念的行為,一心找到真相,但最終究竟給了少年人心理真正的釋懷了麼?

我看到的是,成年人用上帝視角看着少年,好像他們都是傻瓜一樣,但事實上有真的是如是?

但仍然感謝有這麼一個警官锲而不舍的追尋着兩位少年,最後承擔了各自在青春中應該承擔的東西,釋懷了。

在最後,引用一句影片裡經典的話: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