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
這是人生的第十二篇影評。這個月,不好不壞。兩場朋友的婚禮,初試馬拉松,讀書,健身,自我成長方向的混沌,還有熊市以及各種花銷導緻第一次負增長的财務。。。是的,起伏的才是生活,願一切都是螺旋式上升。
之所以第一次把兩部電影放在一起寫,真的不是懶。那是是什麼原因?你猜。
觀影背景
《小偷家族》在上個月就已經選定,豆瓣高分,周邊朋友推薦,昨天晚上乘着無聊,不如看看?
《何以為家》口碑不錯,上映第三天在影院看的,然後,隔了好久都沒有想寫影評,昨天看完《小偷家族》後,決定把它放出來,碰撞下。
沒看前的想法
1、既然豆瓣這麼高分,一定很感人;
2、小偷家族是有愛的一家人,他們家有傳家寶式的偷盜技巧, 代代相傳,亘古不變。。。
3、日本這類電影有一種淡淡的靜谧甯和,比如《人生果實》,會不會畫風相似?其實第一眼以為是韓國電影,會讓人想起《辯護人》《熔爐》《素媛》。。。幸好不是。
4、小偷,也許是不得為之吧,背後有故事,嗯,你有。。。花生米嗎?
影片描述
東京的都市叢林中央,殘存着一棟古舊寒酸的老房子,這裡局促地生活着柴田一家五口人。在工地當臨時工的男人阿治(Lily Franky 飾)經常帶着兒子祥太(城桧吏 飾)到超市盜竊生活用品,這一天,他們回家路上遇到了獨自待在戶外的四歲女孩由裡(佐佐木美結 飾)。妻子信代(安藤櫻 飾)起初極力主張将女孩送回父母身邊,但當看到女孩原生家庭的狀況時又心生恻隐。原本柴田家就靠着老奶奶初枝(樹木希林 飾)的養老金度日,而今多了一口人,自然更艱辛了幾分。包括信代的妹妹亞紀(松岡茉優 飾)在内,雖然一家人遊走在貧困和違法的邊緣,但笃深的羁絆将他們緊緊聯系在一起,使他們的心不會随着冰冷的都市而寒冷下去……
兩點感想一、家。
有些字詞,天生自帶褒義,比如“家”。家是什麼?百度的定義把它歸為一個居所,很多人眼中的定義把它歸為和有血緣關系的人在一起,比如有父母的地方。這部電影,給了一個我認為最準确的定義,真正的家是一個對愛敏感的地方,無關乎地點,無關乎是否有血緣。想起了在《何以為家》裡也上演着同樣的故事,原生家庭并沒有給孩子們帶去家的感覺,隻有黑暗,無情,漠不關心。
家本應該承擔起一份責任,就是在孩子還不足以對抗全世界的時候,給予一個緩沖和庇護,家一旦失職,孩子必将承受本不應該承受的壓力,這種壓力也許不全是壞事,但一旦過早的承受必然打破正常的成長軌迹,出差錯,走上歪道的概率要遠遠大于在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有家和無家的差别在哪?最主要的有三方面。
1、安全感。
當一個人有足夠安全感的時候,他的創新意識,想象力,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和探索意識會高很多。這種安全感會帶來更樂觀的處世方式和對生命敬愛的态度。這種思維方式的差别不是一時半會的,而是在人生的進行中不斷被時間的複利放大,最後導緻人生的結局天差地别。
2、成長。
一個人最關鍵的成長時期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專家說距離出生越近的時期對一個人影響越大,3歲之前是一個孩子腦神經元鍊接生長最快也最關鍵的時刻,與孩子交流的詞彙量多少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起到決定作用。有數據顯示知識分子階級與工人階級在這方面的詞彙量能差3000萬個詞!如果沒有好的家庭氛圍,甚至沒有家,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黑暗到無法現象。
3、存在感。
家一直被譽為避風港是有根據的,我們在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很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自身的存在。當你迷茫、彷徨、受挫、委屈的時候,家給了你釋放的空間,你可以毫不顧忌的把最真實的一面顯露出來,摘下面具,與家人進行互動反饋,就像蝙蝠發出的聲波,遇到了物體會反射回來一樣,你會再一次找到自身的存在感。一旦沒了家,存在感也會大幅下降。
二、台詞的背後
小偷家族:
1、如果說愛你,還打你,那一定是說謊;如果愛你,就會像我這樣緊緊抱住你。
2、不是生下孩子的人就有資格做母親的。
3、父母也能自己選擇嗎?自己選擇的應該會更好吧。
4、我們是在撿起别人丢棄的東西。
5、羁絆。我選擇了你,你心甘情願被我拖累。
6、她早就被遺棄了,遺棄她的不是我!
7、比血緣更重要的羁絆,是愛。
8、她們偷來的,隻是親情。
9、我們什麼都沒有 隻有愛。
10、不能說出去,奶奶原本就不存在,我們一直是五口之家。
何以為家:
1、我希望我們能做個好人,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隻希望我們做個洗碗工。
2、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枕着枕頭睡覺。
3、是嗎?那你們當初有得選時,就不該把我生下來。
4、你的話刺穿了我的心。
5、既然你沒有生養他的能力就不要生下來,不然他以後就會和我一樣。
6、你兒子還沒出生就死了,他并不存在,即使是番茄醬也有名字,有生産日期和保質期,而他沒有。
7、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8、我隻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鍊子、管子、皮帶,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婊子的兒子”“滾,你這個垃圾”
9、微笑,紮因,這是護照照片,不是死亡證明。
10、如果我有得選,我能做得比你們所有人都好。
每句台詞背後,都可以講一個故事,也都發人深思。這些台詞是電影的縮影,也是社會問題的縮影。其中最突出的問題直指父母,這個世界上最重要但最沒有考核機制就能上崗的角色,之前探讨過父母相關的話題,這裡不做贅述。
願天下的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願天下每個孩子都能被美好以待。
寫在最後
這次寫簡書少了些心流的感覺,但,總歸算完成了。先做完,再做好,即便是一個月兩篇也會有很多人放棄吧,所以,相信時間的力量,複利會給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