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年幼念書的時候,學校組織過兩次全校師生到電影院看電影。

看的是《一個都不能少》,還有《時差7小時》。

那時,鄙人還不知道什麼是電影,看着銀幕上的畫面,一頭霧水。

...

到了中學時代,也就是2010年之前,對鄙人來說,電影的概念依然是模糊的。但每每一聽到“電影”二字,都會心情愉悅。

因為這意味着老師要用教室投影儀來放電影,不用費腦子上課了。

印象最深的,是初中語文老師花了至少兩節課的時間,放了《竊聽風暴》。她對這部電影非常贊賞,不過,在座的同學們,沒多少人能看懂。

直到多年以後,鄙人真正認真看了一遍的時候,才知道那位語文老師的用意是什麼。

為什麼一部電影,值得花掉兩節語文課的時間。

...

高中的時候,電影在教室裡更常見了。不是老師經常放,而是班上有人拿着中午休息的時間,用投影儀去播放偶像演的電影。

印象最深的是《我的最愛》,女同學們看到方力申的角色慘死,不禁哀鴻遍野,相互撫慰。

這應該是鄙人第一次感受到,一部電影中的故事情感穿越了屏幕,進入到了觀衆的内心之中。

小小的教室,變成了電影院。

從此,電影和在家裡看的電視劇有了本質區别。

一個教室裡所彌漫的情感,那種氛圍,是和自己在家裡看電視完全不同的。

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身邊其他人的真情流露。

即便是和平時不怎麼熟悉的人,在同一個空間,一起投入到同一部電影之時,也能夠有一種心心相印的感覺。這種感覺和你在網站看到别人的評論,是完全不同的。

人類個體之間,原來還存在着這麼一種不需要語言的交流方式。

...

大學時代,2010年到2013年。

這是鄙人從教室走向電影院的一段時期。

大一的時候,老師和學生都會用投影儀來放電影。記得一個外教放過《肖申克的救贖》,而班裡的同學自己放了《盜夢空間》和《飛屋環遊記》。

随着和朋友們的外出活動增多,以及國内院線的快步發展,電影院,這個僅僅在小學時代接觸過大概兩三次的東西,逐漸變成了一項最為主要的集體性娛樂活動。

從《西遊降魔篇》、《星際穿越》,到《老炮兒》、《魔獸》等等。

朋友之間的往來絡繹不絕,一些許久未曾聯系的中學、小學同學,也因為電影院,有了再度相聚的理由。

電影的魅力,從未如此地綻放過。

...

在閑暇的時光,就算沒有親朋好友,電影也能夠陪伴左右。

于是,電影慢慢開始取代在大學時代裡主宰鄙人業餘生活的電子遊戲,研究各種遊戲攻略的心思,轉移到了研究電影的各個方面之上。

如果沒有影院的帶領,鄙人對電影的認知想必是非常有限的。

最多,那隻能電腦屏幕中的一些影像,其作用與電視劇無異,就是視覺效果好一點罷了。

那麼,有沒有影院,并沒有多大的差别。

那就不會明白,如今那些成天喊着要影院複工的人,到底在焦慮什麼。

...

2020年6月23日,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廣東台專訪時表示,在“今冬明春”交際時,預計新冠疫情仍不會消失。

好在,在全國的嚴格防疫措施下,像第一波疫情出現這麼大的爆發,十有八九是不會再有了。

北京在6月的新發地疫情就是一個例證,病毒雖然頑強,但殺傷力已經十分有限。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發文表示,精準防控,不傷全局,将是中國抗疫的常态。

...

可即便如此,中國内地的電影院仍然處在全面停業狀态。

從1月春節停工至今,影院已經停了足足5個月之久。

有的從業者選擇了轉行,有的選擇拿着最低生活保障堅守。

一家又一家,再一家的影院無法支撐,宣布永久關閉。

傳言中的6月複工,因為北京的新發地疫情,變得杳無音訊。

一個沒有電影院的世界,匆匆地來了,卻也賴死不想離開了。

電影從業者,影迷,還有影視媒體,通通怨聲載道,喟然歎息。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酒吧,KTV,網咖這些同樣是封閉式的娛樂場已經陸續開業,影院卻要被按得死死的。

難道,一定要等到所有确診病例清零才行?

恐怕要真等到那時候,中國電影産業就得付出倒退數十年的代價了。

對于百萬電影從業者來說,那将是一個非常痛心,且不甘的結果。

...

鄙人經曆了中國電影市場從冷清到火熱的過程。

90年代,可能那時光是經營電影放映根本不夠回本,許多影院和劇院、戲院是一體的,位于深圳羅湖區東門步行街的深圳戲院,就是一家集專業文藝表演和電影放映場地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老影城。

00年代,中國電影産業進行全面改革,民營企業被允許參與制作發行等環節,更多類型的電影被生産了出來,而作為“銷售渠道”的影院,自然開始逐步增多。不過這時的影院設施都相對簡陋,缺少吸引觀衆買票的條件,像《英雄》、《卧虎藏龍》這樣比較聞名的片子,許多人都是通過盜版光碟或者電視台的播放欣賞到的。

10年代,一部《阿凡達》引發了全民觀影熱潮。與之前那些爆火的電影不同的是,這是一部3D電影,隻有在影院,才能看到宣傳中的效果。此後,影院開始了爆發性增長。

...

2018年,全國電影院線擁有銀幕60079塊,比2012年增長3.6倍,銀幕總數躍居世界第一。

而全國票房收入一直穩居世界第二,按照這樣一個趨勢下去,超越北美市場,那應該是指日可待的。

然而,新冠病毒擋住了中國電影前進的腳步。

過長時間的休業令到銀幕數量不斷下降,中國俨然已經失去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的絕佳機會。

全行業上下多年的努力換來了這麼一個結果,那必須是悲痛欲絕,心有不甘的。

...

在這麼下去,中國電影的狀态估計要回到00年代左右那樣,電影院又成了和劇院那樣的存在。

也許市場還是會慢慢發展回去,但對于中國人民來說,電影将會像以前那樣,也就是像鄙人在上大學之前的時代那樣,可有可無。

10年代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一批電影觀衆,其中會有一批人回歸到小熒幕,全國人民對電影的了解會減弱,觀影素養同步下降。

可能有人會問,沒有了影院,在電腦、電視上也可以看電影啊,有的人還有家庭影院,怎麼會影響對電影的了解程度了?

如果把看電影這件事劃分成五個“沉迷程度”,就很容易說明白了。

...

第一層,打發時間。

處在這一層的是非影迷群體,他們看電影的主要原因隻有兩個字:無聊。看到故事有趣,或許會認真看,反之,就會邊看邊玩手機,甚至直接停止觀影。

那些喊着看電影重要還是生命重要的,大多數都是這一類人。

第二層,能夠投入到電影世界中,獲得感悟和啟發。

想讓觀衆忘掉現實,全神貫注地看電影,除了電影本身要足夠好,還需要影院的協助。

要從第一層到達第二層,影院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梯子。當然,有的人可以不需要這個梯子,但對于包括鄙人在内的大多數人來說,沒有這個梯子,便缺少了上去的欲望。

正是由于2010年後影院興起,電影才真正進入了鄙人的生活。隻有沉迷到這一層,才會體會到電影可以是一項社會性活動,而非隻是個人行為;才能從電影中獲得某種新的感悟,甚至影響個人價值觀。

達到了這一層,鄙人終于明白,當年語文老師硬是讓全班看《竊聽風暴》,一來是想分享她的感受,二來是希望能有同學能知道什麼是人性的光輝。

...

第三層,能主動進一步了解電影内容,以及影人。

簡而言之,影迷級别。

第四層,能看懂視聽語言。

影評人級别。

第五層,看出電影拍攝的方法。

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極度沉迷電影的職業影人和行外的觀衆所看到的,是有所不同的。

...

如果連一部電影都懶得認真看,又怎麼能要求别人主動地了解電影的内容?

要提高全民觀影素養,讓更多人能去到第四層,能看懂電影的視聽語言,不僅僅把電影當做是一個講故事的工具,還認識到那是一門可以結合音樂、美學、攝影的綜合性藝術,就必須先讓更多人到達第二層。

鄙人正是得益于2010年後國内院線的飛速發展,才能到達第二層,進而再往上走,開始領會到鏡頭語言,叙事手法等電影要素。

沒有了影院的存在,電影就隻能一直是小衆藝術。

真正認識和了解她的人少之又少,就算中國電影由于不再注重票房,而像八九十年代那樣佳作跌出,國内的絕大多數觀衆卻根本不能看懂,那是應該驕傲,還是唏噓呢?

觀衆是電影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中國觀衆看不懂中國電影,那中國導演用心良苦拍好片子,給誰看呢?

影院正在消亡,眼看着自己辛苦建設起來的成績毀于一旦,心愛的電影即将被國人冷落,人與人再難以通過電影進行現實中的聯絡交流,那些熱愛電影的人,怎麼能不急着想讓影院複工。

在中國電影院的生死存亡之秋,寫下這些,已經讓鄙人肝腸寸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