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正好閑來無事,在家裡看了寄生蟲這部電影。開頭倒像是喜劇,看到一半感覺驚悚,結尾在那個豔陽下的生日party上,所有人道德的污點都被無限放大。
~以下内容涉及劇透~
故事開頭在一個半地下的居室中,家中突然收不到網絡信号,最終跑到了家中的制高點——馬桶上才得以連上外面咖啡館的WiFi 。這一家人中,女孩有着極高的藝術天賦,男孩連續考了幾次大學都沒考中,父親慵懶,母親啰嗦。每一個人都宅在家裡,因為他們都沒有工作。家庭偶爾的收入便是幫着披薩店折折紙盒,卻還因看了網上的教程而丢掉一部分工資。
這個收入低微家庭的轉變從男孩的朋友抱着一塊大石頭來拜訪他們家開始。經朋友推薦,男孩做了富人家的英語家教,并借助各種手段,卑鄙地使得富人家的美術教師,司機和保姆,分别由自己的妹妹,父親和母親擔任。這個家庭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寄生蟲”,而在一個雷雨的夜晚,一切又被一個突然的來訪者打破· · ·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很難用之前“非黑即白”的觀念來看待每一個角色。“寄生”在富人家中的母親說:“錢是熨鬥,能把一切褶皺抹掉。如果我們有錢了,我們一定會比他們更善良。”富人對他的妻子說:“你有沒有聞到司機身上的氣味?就像有時坐地鐵可以聞到的那種。”妻子回答:“不知道,我已經很多年沒坐過地鐵了。”影片中所有的對話都合情合理,甚至說,所有的對話都很能代表這兩個階級的普遍性,那麼導緻最後血淋淋的結局的那個惡人又是誰?大抵是這個社會,是極難改變的現實吧,又怎麼能說這些寄生蟲們不道德呢?
一個人,一旦缺失了太多,隻要有繩索,是一定會抓着往上爬的。而當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改變命運之後,哪怕是一點點厭惡或蔑視,那些時刻提醒他們,他們來自怎樣不堪的過去的東西都會成為一切瘋狂的導火索。
我出生沒有含着金湯匙,你又憑什麼讓我佯裝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