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克制、真實,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緒起伏,但依舊能觸動觀衆的感官和心弦,這就是2020年摘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桂冠的熱門影片《孤味》。

故事很簡單,一位被丈夫抛棄的20世紀50年代的女性林秀英,這些年裡靠着賣蝦卷把3個女兒獨自撫養長大,并從路邊攤一步步開到全台南鼎鼎有名的餐廳,三個女兒也各自事業有成,大女兒阿青成為了國際舞者,二女兒阿瑜則是台北有名的整形醫生,三女兒雖然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但也接手了自己的餐廳,成為餐廳的老闆娘。可是突然在自己70歲壽宴這一天接到當初抛下自己的丈夫病逝的消息,面對許久未見的丈夫和多年來陪伴在其身邊的"情人"蔡文林,女主角林秀英如何解開這些年的怨與恨?這是本片的核心,故事也正從這裡開始。

主線劇情很簡單,就不過多贅述,不過電影不僅僅講述了這一件事,還涉及了一些當下比較熱門的話題,今天就對這些導演的小巧思進行一下剖析。

首先是導演對代際關系碰撞和沖突的探讨,電影一開始是一個早晨,三女兒佳佳進入廚房準備吃早飯,就做了一件當下常會發生的事。她把母親洗過的碗又仔細洗一遍。母親有點不開心,抱怨說:那個碗我已經洗得很幹淨了,你還要用水洗,浪費!

...
...
...

在現實生活中,母女之間這一點矛盾很真實也很常見,其實可以說是兩代人觀念的碰撞。老一輩的人總覺得自己做的是沒問題的,但往往晚輩們并不這麼認為,其實晚輩們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當佳佳打開水龍頭把碗又沖了一遍,這件在佳佳眼裡習以為常的事,站在林秀英的角度來看是一種“叛逆”的表現,因此必定會觸發矛盾。(就我自己而言,我會常這麼做,倒也不是真的覺得沒洗幹淨,隻是自己再洗過一遍是一種習慣,這也是為什麼佳佳對母親的抱怨會補上一句:沒有啊!的緣故。)

又如林秀英得知丈夫病逝的消息後,帶着外孫女偷偷去醫院詢問護士照顧已逝丈夫的女人是誰,并讓護士把丈夫的"情人"蔡美林的電話号碼報給她,她邊聽邊用筆記下來,因為年級大寫字沒那麼快,又不得不讓護士重複了一遍。這一切都被自己的孫女看在眼裡,于是她直接跑到電腦屏幕前用手機把蔡美林的所有信息拍了下來。

...
...
...
...

看到這裡有些忍俊不禁,但笑過以後不禁陷入沉思。導演在這一幕不僅表達出随着時代的變化,兩代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劇變,相比于老年人,年輕人想要記下一件事或者要到一個人的信息往往輕而易舉,打個電話、拍個照片或者微信問一句就能獲得,而老年人往往得親自跑一趟、面對面詢問,并親手記下來,好好保存才不會弄丢。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說,現在的人不如以前熱情了,因為所有的信息唾手可得,幾乎不用付出什麼努力就可以獲取,一些都變得理所當然,自然而然人也開始變得冷漠了。(其實這也很像當下的樂壇,以前的歌曲要買磁帶或者CD才能聽到,拿着實體聽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很多碟的包裝都被翻得破破的和舊舊的,但依舊覺得彌足珍貴。而現今已經越來越少的人去購買實體,所有的音樂隻要在網絡上點擊一下就可以聽到,歌曲多到聽不完,歌手認真做的音樂沒有人聽,聽衆也越來越難坐下來認真聽完一張專輯,樂壇慢慢變得flop,那個樂壇鼎盛的年代再也無法重來)。

說回來電影裡的這一幕,可以看出現今的科技的确實方便了年輕人,可是這種進步往往将老年人排除在外,(就比如智能手機的使用對很多老年人來說不亞于小學生之于奧數。)導演的這一設置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呼籲,呼籲科技的進步不應該忽略當今的老年人,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和軟件适配也應該進行适老化改進。

再比如在靈堂裡,三女兒佳佳則按照蔡阿姨的意願請來佛教教徒給爸爸誦經,而林秀英則請來了師父給亡夫做法,當兩者兩種“文化”交織在一起,同時進行時,“矛盾”又再次出現。對于這個場面,大女兒阿青打趣地調侃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田調诶!外孫女也是看得目瞪口呆:她們這是在battle嗎?

...
...
...
...

又如在大女兒阿青前夫出現在靈堂,拿出阿青三年前就寄給自己的離婚協議書,對前妻還是放不下的他想要挽留酷愛自由的阿青,挽留這段十年的婚姻,但知道自己癌症複發的阿青深知之後自己要再次承受的痛苦,并不想耽誤前夫,于是冷漠地拒絕了複婚的要求。而前夫不死心,引用了阿青最愛的一首歌,chen升的《風筝》歌詞表明自己的心意:如果你迷失在風中,我會來尋找你。結果一旁的外孫女問到:陳升是誰?

...
...
...
...
...
...

chen升在那個年代是文青們的最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現在的孩子卻都已經不認識chen升是誰了,(當然他自己也因為一些神秘因素進b了。)這一幕也讓我聯想到王菲的一句歌詞: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我們這個時代曾經輝煌過的、燦爛過的,會不會有一天也無人知曉了?

縱觀以上這些設置,都不約而同地反應出代際間的碰撞和沖突,對待同一件事,不同年代的人會有做出不同的反應,而這些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發生的事,對于這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作為其中一員,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這也是導演抛給我們的又一個問題,值得深思。

另外電影也講到很多人想要逃避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話題——我們對待癌症的态度。試想,如果有一天我們确診癌症,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惶惶不可終日,還是勇敢與之短兵相接?我想,無論我們做出哪種選擇,都不會是一個輕易的決定。

電影中阿青懷疑自己癌症複發去醫院複查,當輪到自己檢查、護士一次又一次叫到自己的名字時,她始終不敢應答,甯願錯過護士的叫号,卻怎麼也不敢走進去檢查。這種對結果的恐懼感是非常真實的,有過類似的經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
...
...
...

終于說服自己接受檢查,但得知是惡性腫瘤,雖然接受手術和化療五年内沒有問題,可這五年内要承受的痛苦卻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這時候阿青說了一句玩味的話:為了這五年還要吃那麼多的苦,好像不太值得。

...
...
...
...

是啊,放棄化療,意味着放棄生命,聽任上天安排,但選擇化療,雖然可以活得久一點,但過程很大程度上是生不如死,依舊是一種折磨,或許還不如直接放棄化療來得更痛快。反正最後結果都是一樣的,那這樣苟延殘喘地活着又是為何呢?導演把生命抉擇的探讨搬到觀衆面前: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
...
阿青和姐妹讨論自己去世時的場景
...
...
阿青對自己患癌的調侃

不過好在經過一系列的思想鬥争以及與家人的溝通,阿青對于癌症的态度從之前的恐懼轉變勇敢地接受,也算是比較圓滿的ending了。

...
...
...
...
...

不過電影隻是電影,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無法想象癌症病人的心理狀态,假如得知自己有癌症,很多時候第一個被擊垮的不是身體反而是自己的心防,所以像電影中,一個癌症病人笑着對别人說出:要長命百歲喔!真的是需要鼓足莫大的勇氣。

一口氣寫了很多,其實影片中還有很多其他的小巧思,但此刻要先上班班惹,那就先寫到這兒,想到了再繼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