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呦呦的後花園

1

這是我看過的改編自東野圭吾同名小說的第二部作品。

電影一開頭,音樂響起,一個趴在桌子上因為徹夜做數學題睡去的中年男人,在陽光中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雙目無神,不修邊幅,駝背彎腰,缺乏活力,是他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他走出家門,走過連綿不斷的河堤,走上樓梯,走進一家早餐店,再走進學校,開始上課,身後是吵吵鬧鬧的學生。

一切似乎跟他有關,一切又似乎跟他無關。

2

音樂和畫面都是能迅速深入人心的東西,在教學上,這叫創設情境。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的開頭用極其自然、行雲流水的手法營造了一種看似平淡無奇卻又綿裡藏針的情境。

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簡單到甚至不像一個推理片。

河邊發現了一具屍體,屍體出現前,這個人曾經窺視女主人公陳婧,又曾經在夜晚按響了陳婧家的門鈴。

電影開場不到一半,就還原了陳婧因為自衛殺死了嗜賭前夫傅堅的現場。

推理片,講究的是層層推理還原事情的真相。這麼短的時間,就捅破謎團,所為何事?

當我們以為故事即将結束的時候,其實故事精彩的部分才真正開始。

東野圭吾是日本的一個推理小說家,在國内也有衆多的粉絲。

我對他的了解不多,這也隻是我看過的第二部改編自他小說的作品。

但我覺得,他的作品之所以迷人,不單單因為他的推理,而是一些其他的、更深刻、更現代的因素。

3

說到推理,我看過很多中外有名的推理小說作品。

遠一點的有福爾摩斯、柯南、衛斯理系列。近一點的有鬼吹燈、盜墓小說系列。

改編自東野圭吾小的電影,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東野圭吾,但我們也能管中窺豹,洞察一二。

這部電影和我看過的《解憂雜貨店》一樣,雖然是推理小說,但關注的依然是現代人的困境和壓力。

4

石泓從學生時代開始,就癡迷數學。數學就是他的全部。但是,他在跟唐川爬山時,卻說出了深陷數學卻不得其解的絕望。

當唐川鼓勵他找到出路時,石泓卻說,對于他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找到出路,而是走下去。

在這個情節中,唐川是不懂石泓這句話的意思的。我們也不懂。直到故事結局,我們才明白,原來石泓雖然癡迷數學,卻也因為無解所以自殺。

其實,石泓說的話,難道不是我們自己的寫照嗎?

對于現代人來說,找到出路和走下去,到底哪一個更難?

石泓癡迷數學,但即使智商高如他,癡迷如他,一樣會有找不到答案的時候。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當他無解時,就會覺得自己像個無用的齒輪。

而當他終于忍受不了這一切的時候,他就準備自殺,一死了之。就在這時候,他家的門鈴被陳婧按響了。

5

在故事的結局,石泓曾說,世界上的橫向、縱向坐标有千千萬萬條,陳婧母女的到來,就像奇迹一般。他不奢望走進他她們的生活,因為他感覺自己不配擁有。

而真實的陳婧母女,其實是為了躲避嗜賭前夫不得不四次搬家的悲慘母女。

這一切看起來是不是似曾相識?

在自己眼中的迫不得已,也許就是别人的求之不得。

有人用盡力氣隻為了活下去,有人因為找不到出路痛苦不已。

後者不懂前者為什麼如此執着,前者同樣不懂後者為何如此痛苦。

他人即是地獄,他人即是天堂,石泓和陳婧不正代表着我們現代人中的大多數嗎?

6

再來看石泓唯一的朋友,唐川。

跟石泓不一樣,唐川也懂數學,也愛數學,但唐川,代表的又是另一種人生的光景。

唐川一出場,就在舞台上以副教授的身份講解如何破解高科技犯罪。

雖然他是副的教授,但他外表卓爾不群,破案經驗豐富,與石泓相比,他活得更如意,更陽光。

而石泓,唐川說他教初中數學,完全是大材小用,卻改變不了石泓隻是數學教師的現實。

他們兩個人,一個像明亮的陽光,一個像默默無聞的烏雲。

雖然,烏雲也能像唐川所說,如果真是這樣,那你們遇到大麻煩了。但故事的結局依然是石泓進了監獄。

在我看來,石泓和唐川,更多的,不僅僅是兩種不同的人生光景,更像是人生的不同情境。

沒有永遠的陽光明媚,也沒有永遠的暗無天日,更多的人,是兩種生活交替進行。

而人之所以痛苦,也許是因為,我們總是隻能較多地感受到其中的一面,時間長了,就被迷了心性,不能自拔。

就像石泓所說,盲點題,就是看起來是幾何題,其實是個函數題。

7

唐川為什麼能破案?因為唐川明白,在數學思維中,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先找出問題。

石泓的破案陷阱之所以能瞞過絕大多數人,就是因為他利用數學思維重新設置了破案的源頭問題。

如果沒有唐川,這個案件就是無解。

生活中,唐川這樣的人有嗎?

如果沒有,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生活的迷局呢?

也許,更多的時候,不是找到出路,而是要走下去。

也許,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像石泓一樣思考,盲點題,看上去是幾何題,其實卻是函數題!

7

結語:看完電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第一次被數學思維所吸引,第一次感受到數學思維的迷人之處。

你有想看的電影嗎?給我留言,我們一起讨論電影,讨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