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以前上曆史課,老師說他這個人看不進宮廷劇,單是布景就入不了他的眼,“慈甯宮内挂着柳永的詞”,“養心殿擺着唐三彩”實在荒唐可笑,要知道柳永詞一般挂在風月之所,慈甯宮為皇太後居所,何其莊重,而唐三彩是古時候陪葬冥器,相當于如今的紙錢,又怎能大大方方的擺在皇帝的養心殿,諸如此類,不想去考究,但是又讓人覺得滑稽可笑。
我們不聊曆史,畢竟以電視劇考究曆史,難免過于上綱上線,今兒就來說說近日大火的宮廷劇以及後宮裡的女人。

有人喜歡《延禧攻略》因為劇情大開大合,主角光壞加身,全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基調,加上不俗的服飾、畫風,傅恒、璎珞還有乾隆皇帝的三角戀,又是古裝偶像劇即視感,如此種種,正對了觀衆的口味。
然而我偏偏喜歡《如懿傳》,周公子自帶高級感的演技、霍建華的“風流專情”、一衆嫔妃各是自有特色,沒有瑪麗蘇劇本的跌宕起伏,主角沉寂寒涼時和風光無限時皆演繹得當。如果你也和我一樣,看了這部劇,那我們即可以暖爐圍坐聊聊那個後宮。
宮牆之内四方天地透過小小的屏幕呈現在我們眼前,那暖香玉閣的精緻場景,那宮廷嫔妃精妙設局,還有深宮愛情、兄弟阋牆,編劇落筆生香,主角步步驚心,善與惡棱角分明,每一次碰撞都能濺起火花,好不熱鬧!

宮廷劇好看是因嫔妃過招,主角上位曲折艱難,一路走過點滴消解,劇情可緊湊細緻,亦有大開大合,最後登上高樓,所謂成功,一點兒也不草率。
以前不懂事,分不清曆史和故事,耽于電視劇裡的曲折,以此自娛,甚至還想着,如果能穿越,一朝入夢定是要到那宮門之中,也享受一次皇家華貴,感受一番鮮花卓錦、烈火烹油的人生。
後來,喜歡詩詞,念過白居易的《長恨歌》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誓言如此,教人心動,有生之年,要不是後來讀過納蘭容若那句:“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或許我就真的相信了,所謂愛情,大概就是《長恨歌》裡的模樣。

《如懿傳》裡女主烏拉那拉氏與弘曆自幼相識青梅竹馬,此間情分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以至于她的姑母失勢,弘曆還是跪在先帝面前求來了這段姻緣,樂觀主義者看戲最好,幾句甜言,一幅拼接的二人畫像,就意淫出了曠世之戀。
不可否認《如懿傳》裡的乾隆是愛娴妃的,愛她玲珑之心,愛她萬般巧思,但是他更愛江山,娶富察氏為正妻,納高晞月為格格,都是為自己江山穩坐,這是君王本性,古時候三妻四妾是常有的事兒,何況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不以現代之三觀,矩舊時婚姻嫁娶,因為那時“傳宗接代”實在是頂大的事了。
弘曆和如懿的愛情并未善終,無論是曆史還是預告,看電視的時候,心裡明明知道他們一朝要散,可還是飲鸩止渴,一邊看他們甜蜜正稠,一邊就擔憂他們因何而散。唐玄宗也愛過楊貴妃,但是等閑變卻故人心,在天長地久之前,誰都不知道在感情裡會負了誰。
也對呀,他連娶妻都是為了家國,從奪嫡之日起,就不再有情欲,不再有本性,如懿縱有萬種風情又怎敵得過盛世山河。到底,後宮女人沒有真正的赢家,鳳钏鼎冠睥睨後宮卻讓你失去了愛一個人的權利,紅顔未老恩先斷,九曲柔腸逃不過香消玉殒的結局。

自古宮詞多寂寥,班婕妤寫過《怨歌行》恩情決絕,幾度惆怅,王昌齡《春宮曲》自古新人換舊人,劉禹錫《春詞》深宮鎖春光……這麼多的煽情詞,你還會覺得那個宮殿金碧輝煌嗎?
看客們痛恨反派,高晞月作為貴妃恃寵而驕,居然有人要問,她在後宮已是一人之下,為何卻還要争鬥不休?她不聰明,但她也知道,她不光是皇子的嫔妃,還是高家的女兒,身系着高家滿門榮辱,表面風光榮耀,萬般寵愛,不管什麼時候她都不敢落于下風,為背後家族勢力盤旋,峥嵘要争,誰記得初嫁人婦時候,她也有着溫柔眉眼。
每個後宮女人都有“偏向虎山行”的孤勇,隻要心有所求,就能無所畏懼,我不會去批判後宮女人,狠厲如阿箬,最後也食了自己種下的果,人生路上可能會遇上幾個壞人,給予你苦難,但是時間不會停,所有的苦難都會過去。

四方後宮,就像是一個社會,裡頭阡陌交錯,風雨幾回合,悲歡喜樂全都有,所有的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繹着自身的故事,年少時候,我們都有“偏向虎山行”的孤勇,隻是,後來時光打磨,磨平了我們的棱角,拼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畝三分田。
現在如果給我一次穿越宮門的機會,我定然是不願意的,縱使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權勢,我亦沒有孤獨終老的底氣。
電視劇不過是戲,裡頭放大了恩怨情仇,而日子卻是我們自己的,以後日子長久,赢不過歲月,隻求對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