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新加坡作家關凱文的暢銷小說《瘋狂的亞洲富豪》,奠定了《摘金奇緣》文化融合的電影主基調。

将這樣一部充滿味趣性與童話色彩的作品搬上銀幕,采用全亞裔陣容的《摘金奇緣》,是好萊塢“政治正确”的創作态度的延續與拓展,諸多文化元素的使用與灰姑娘的故事内核,讓好萊塢将這部電影添油加醋的烹制為北美觀衆特供的奇幻童話。

《摘金奇緣》講述了一個“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故事。華裔經濟學教授朱瑞秋與楊尼克相戀,想不到男友竟然是貨真價實的“鑽石王老五”。

朱瑞秋随楊尼克回家探親,面對準婆婆的戒心,家族的不理解,以及各色美女對楊尼克的窮追猛打,朱瑞秋盡力應付,鬧出了不少笑話,經過重重考驗的兩人,因彼此的牽絆而走得更近,愛情的偉大莫過于此。

...

對于主打北美票房的好萊塢來說,《摘金奇緣》的改編無疑是成功的。

片中,朱瑞秋與楊尼克在相互磨合中面對的最大的困難,其實是所謂“美亞文化的差異”。

作為一名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女孩,朱瑞秋此前根本沒接觸過所謂的“中華傳統文化”,因此,面對嚴厲又苛刻的婆婆時不免有些心虛,朱瑞秋與準婆婆之間因文化差異性造成的一系列理解誤差,是《摘金奪銀》被北美觀衆評價為“有趣、好笑”的主要原因。

然而,為了适應美國觀衆先入為主的意識形态和主觀意願,《摘金奇緣》中不免有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曲解甚至籌劃。

這種有意無意的行為,集中體現在以準婆婆為代表的傳統家族,對具有“現代性、民主性、自由性”的朱瑞秋的不認可與不理解。

片中,刻意将準婆婆及其家族,塑造成循規蹈矩的遵循祖制與傳統的頑固分子,對新鮮事物的戒備與不理解,自然能激起北美觀衆的所謂共鳴。

...

“口音”也成為好萊塢刻意刻畫華人階層的主要手段之一。整個富豪家族中最尊貴的奶奶,京字京味兒的正宗北京口音,顯示出曾經的帝國餘晖;楊尼克的母親,則是一水的倫敦腔調,代表了超級富豪階層的品味與認知;次級富豪高家的女主人,則是一口新加坡英語,顯示出島國土豪的驕傲與自滿;作為土生土長的美籍華人,女主朱瑞秋的标準美式口音,則以引領者的身份,帶領觀衆領略亞洲文化的深邃内涵。

說到底,《摘金奇緣》就是一部好萊塢式演繹的《小時代》,之所以在美國成為現象級話題,拿到了1.73億美元的票房,說白了,就是好萊塢刻意迎合美國人群“政治正确”的觀念,滿足了他們對亞裔群體和中華文化的好奇心而已。

...

老套的“拜見嶽母大人”與翻新的“灰姑娘傳奇”,令《摘金奇緣》看起來高雅華貴、很有派頭,然而,當揭開表面的繁華與瑰麗,剩下的卻是滿滿的刻闆印象,以及真愛永恒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