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這部片,來頭不小,提名五項第81屆奧斯卡大獎,凱特溫斯萊特,還憑借這部片封了影後。

...

豆瓣評分8.6,位列top250電影第233。

...

在聊這部電影之前,先問你們一個問題:

如果15歲的你偶然遇到了36歲的中年女人,情欲使然下發展了一段秘密戀情,即使後來分開這段經曆還是對你有着深刻的影響。

然而8年後她作為法庭上的犯人和你重新相遇,你的證詞能使她免受終生監禁,卻會令她尊嚴全無,你會怎麼抉擇?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果斷選擇拿出證據挽救愛人吧。

射手座說了:這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比自由更加重要?

然而在電影裡,結局總是出人意料。

...

以上的情節來自于凱特·溫絲萊特2008年主演的電影——

《朗讀者》

The Reader

...

凱特在這部電影中精湛的演技曾經獲得一緻好評。

也因此成為第81屆奧斯卡影後。

...

故事開始,15歲的少年米夏在生病時偶然得到了36歲的神秘女人漢娜的照顧。

米夏病好之後到漢娜家道謝。

結果目光被這個成熟女人穿絲襪的場景吸引。

...

漢娜疑惑得看着他,米夏慌張的跑掉。

...

可是,他徹底忘不掉這個畫面了。

米夏再次偷偷跑到漢娜家裡。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在漢娜的勾引下,他們發生了關系。

...

也許出于性的萌動吧,米夏對漢娜産生了愛意。

每次睡覺之前漢娜都要求米夏先給她朗讀一段文章。

...

于是他們在一起時的主題就是讀書和辦事兒。

為啥關鍵時刻還要聽人朗讀?。

這個怪異的行為會成為電影後半部分的關鍵點,甚至改變了漢娜的下半生。

在浴缸裡讀書:

...

在床上讀書:

...

在椅子上讀書:

...

在沙發上也讀書:

...

你也能看出來,漢娜在這段關系裡隻是予取予求,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已。

而單純的米夏早就把這看做是愛情。

很快米夏就邀請漢娜一起去旅行。

旅途中漢娜也是感受到了與米夏情感互動的美妙。

...

可是由于年齡的界限,漢娜覺得他們之間的隔閡始終存在,再加上工作升職原因。

她最後一次給米夏洗完澡,便毅然決然的選擇不辭而别。

至此,漢娜對這段關系的判斷裡仍然沒有愛情的成分。

...

這部電影剛剛上映時總被誤認為是情色片。

雖然它的裸露程度絕對趕超當年凱特出演的《泰坦尼克号》。

...

但它真正的重中之重不是情色。

而是關于漢娜的納粹身份的審判,也是正義與真理的審判。

...

8年後,米夏成為法律系的學生。

在旁聽一次庭審時,再次遇到了漢娜。

而此時的漢娜卻以被告的身份坐在法庭上。

被指控參與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對猶太人的謀殺。

...

在比對關鍵證物文件筆迹時。

漢娜卻選擇承認一切指控來保住自己最後的秘密——她是個文盲。

...

所以她癡迷于讓人為她朗讀故事。

米夏也知道這個能讓漢娜免受牢獄之苦的關鍵。

可他沒有作出任何舉措來為漢娜洗清罪名。

至于為什麼,開始也不懂直到看到了作者在書中寫道:

我發現,我認為逮捕漢娜是自然的和理所當然的,不是因為人們對她提出了控告、嚴重譴責和強烈懷疑——關于這些我還一點不知詳情,而是因為把她關在單人牢房裡她就會從我的世界中,從我的生活中消失。我想離她遠遠的,讓她遠不可及,讓在過去幾年裡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的她變成一種記憶,僅僅是一種記憶。

漢娜當年的離開,米夏始終無法釋懷。

...

漢娜入獄後過了幾年。

米夏雖然有了家庭,但發現自己還是無法抹去對漢娜的記憶。

開始錄制自己的朗讀錄音帶郵寄給獄中的漢娜。

...

漢娜聽到米夏讀到《牽狗的女人》時,開始給自己曾經和米夏的關系一個新的定位:愛情。

《牽狗的女人》講就是短暫關系後最終認定對方是自己的真愛。

在獄中頹廢的漢娜開始發生轉變。

通過錄音帶和書自學文字,還給米夏寫信,可米夏始終沒有回複。

...

漢娜被監禁了18年之後獲得減刑。

出獄前,她和米夏才有面對面坐在一起的機會,然而卻隔了二十多年。

...

22年的牢獄生活,讓她有重新審視自我的時間。

她終于在回憶中愛上了那個少年。

可是見面後漢娜從美妙的回憶中被拉回到現實。

米夏早已從當年的那個孩子變為人父。

有時候留有遺憾才是最好選擇。

看到這兒,最後的大結局大家可以猜測一下,局長也知道劇透無恥。

...

這部電影雖然始終貫穿着漢娜和米夏的忘年戀,卻又不是個簡單的愛情片。

否則,挑剔的奧斯卡評審們也不會把它放在最佳影片的提名裡。

漢娜一直對米夏隐瞞她是文盲的事實,即使她有很多機會可以選擇說出來。

這份因文盲産生的羞恥感甚至比她一人承擔屠殺了300多名猶太婦女和兒童的罪行還重要。

可就像原著作者說的:

她進行鬥争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她的真理,她的正義。

回到開篇的問題上,換做是你,你會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