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多數人對美國電影的印象,還停留在早期的西部牛仔槍戰場面,或者充滿未來感的華麗打鬥場景,又或者是膩到尴尬的”船戲”。

而今天這部電影,一改我對往日美國電影的刻闆印象,它就像一杯Mojito,清新爽朗,微苦中帶着點酸甜,還有那麼點醉人。

Dan,中年大叔,過期的音樂制作人。與妻子分居,獨自住在外面的小公寓裡,整天醉醉熏熏邋裡邋遢。


...


他身無分文,當初懷揣着夢想創立的公司也失去了股權。

正處青春期的女兒叛逆且穿着暴露。與妻子溝通卻反而被責怪自己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


...


...


面子這種東西,似乎早就已經遠離他而去。就連帶女兒出去吃個飯也隻能因為口袋沒錢而打算偷偷溜走,最終落得個鼻青臉腫的下場。

生活簡直糟透了。盡管如此,唯一讓他能堅持永不妥協的,便是對音樂的追求。市場上有太多的歌手和音樂,但很少能入他的耳。

Gretta,傳聞中的最佳女友,為了男友的音樂事業,放棄一切跟随他從英國來到紐約,甘願為他端茶送水。


...


在她的眼裡,他們之間不僅擁有着美好的愛情,還有對音樂共同的追求。他們共同創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它演繹出來。


...


盡管她付出一切,卻仍然沒有換得一個美麗的結局。男友還是出軌了。

曾以為靈魂交錯的人,不用隻言片語,隻需要從他寫的歌裡便能讀懂一切。


...


對于辛勤搭建的愛情信仰瞬間坍塌,Gretta仿佛失去了方向。她毅然地選擇離開,打算先到朋友處躲一躲。

朋友怕她自己一個人出事,把她拖到自己的酒吧。并且慫恿她上台演唱。

Gretta不得不勉強支撐着頹廢的自己勉強唱兩句。她的眼裡滿是疲憊,她的世界暗淡無光。


...


而就是這樣看似頹廢的一曲,卻打開了同樣在酒吧的Dan的新世界。是的,在他丢棄無數歌手的樣碟之後,在他被擠出合夥人身份之後,終于,缪斯女神在此刻降臨。

他沉迷于Gretta的音樂,笑得像個二百斤的孩子。


...


一曲結束,Gretta恢複到沮喪的狀态,Dan卻迫不及待地想要簽下這位歌手。

隻可惜,Gretta對Dan這個成功制作人的人設并不感冒,直到Dan向她吐露心聲 --- 他已經 7年沒簽過歌手了,他的公司也将他掃地出門。他的家庭也容不下他,他确實就是她所說的流浪漢。原本他已經想在地鐵站自殺了,直到聽到了她的歌。

一無所有的Dan卻打動了Gretta。他們坐下來喝酒聊天,原本打算回國的Gretta決定為自己活一次。

他們來到Dan原來的公司,但老闆要求他們提供唱片小樣才考慮是否簽下Gretta。然而他們根本就沒有更多的錢來作為制作試音帶的開銷。


...


...


無奈之下,Dan選擇打破常規。他請來朋友,音樂學院的學生甚至是小區裡搗亂的小孩子們共同組成了一支樂隊。

沒有錄音棚,他們就在戶外各個地方,在道路旁,在天台山,處處都是他們的舞台…音樂響徹大街小巷,與燈火通明的城市相互融合卻又那麼的特立獨行。


...


...


在音樂中,Dan和Gretta仿佛也找到了彼此溝通的語言,兩顆破碎的心靈慢慢靠近。


...


...


他們在樂隊演唱中四目相對,他們也在街頭用同一根分線器盡情享受着共同的熱愛…


...


電影将兩個人的感情描繪至此戛然而止,沒有更多的親熱場面,甚至是一個擁抱,一個親吻都那麼悄無聲息。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全都融化在音樂聲中,每一曲都那麼讓人陶醉。此刻,隻有心靈的碰撞,音樂的碰撞,其餘的,都顯得那麼世俗而又渺小。


...


這也是導演John Carney對故事處理的獨到之處。善于描繪愛情的他,除了這一部《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真受夠了這翻譯,個人更喜歡它的原名《Begin Again》)之外,他的《曾經》,《摩登愛情》,《初戀這首歌》等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時間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