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七月底,英國著名喜劇作家傑西卡·斯韋爾與 BBC 四台合作,播出了一部她自編自導的諷刺喜劇電視短片:《女主角》。

...

預告片釋出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一波熱潮。正片一經播出,更是火遍全網,中文網絡上的小夥伴們也參與了激烈的讨論。

這部豆瓣9.0,IMDb 也達8.4分的短片,究竟講了啥?

英式吐槽發起功,自然不容小觑。時下最熱的女權主義話題,交給 BBC 也是來得犀利無比。

首先,咱們瞅瞅這不到八分鐘的小短片,卡司有多強大——

...

龍媽、瑟後、瑞秋·張……一衆擁有不同風格、不同膚色但都魅力十足的女性,攜兩位同樣迷人的男性,一看就是要來搞大事的架勢。 

短片以“選角”為由頭,以誇張的手法,一窺女性演員試鏡過程中遭遇的差别待遇。

每位前來試鏡的女演員,對這個劇本中的女主角都有自己的理解。

她們看到的,是堅強、複雜、現代的女性角色,是夢想的角色。

...

然而“好鬥”“大膽”“聰慧”等形容詞,卻不被面試官認可:“我們根本就不想要也不在乎這些品質好嗎!”

開始獨白,姑娘們的表演過程同樣不大順利。

...

明明很悲傷的一幕,“微笑”、“哭也要哭出個性感,那種洗澡哭你懂吧?”

淡妝前來被要求“多點妝”,女主角要“甜美可人”,化妝包都給當場準備好——

...

一秒切換

被要求脫掉厚重衣物,套頭衫還不夠,襯衫接着脫。

身材也被 cue,“像小樹枝一樣瘦削脆弱女性化”,同時還要有胸有臀,得大小合适!

...

面試官們真的很嚴格

不能太過,但要有一點。既纖瘦又有曲線、既要性感又得不失純潔。

接着更是涉及種族、年齡和資質偏見,亞裔女孩被要求演得“白”一點,非裔女孩直接被拒絕試鏡,還被開了句帶着惡意的玩笑:“你要試鏡的是隔壁的《黑豹歸來》吧?”

...

最後一個來試鏡“女主角”的,是湯抖森這位男演員。

...

剛做完自我介紹,還沒念台詞就被面試官告知得到了角色。

荒誕嗎?諷刺嗎?

最後嘉瑪·陳打着電話說“我覺得進展還不錯”,牆上的海報卻已完成了最後一擊——

...

女性主打的電影,全都變成了男性主角——男女主同時出現時,倆人也都被 P 上了抖森的腦袋。

一對比,效果卓絕。

這部短片的配樂,也極具調笑的意味:全程使用情景喜劇常用的踩點式滑稽節奏,片尾曲《I’m a Woman》放在這裡更是辛辣至極——

“我能像女王一樣統治,我能做超級英雄,高高揚起頭顱,我愛自己的模樣,全世界都會知道我很好。”

...

短片時長不到八分鐘,概括的問題倒算是比較全面了。

電影在選角過程中,對女演員時常出現的各式各樣無理刁難,大多都在這片挨了槍子。

比如真實的哭戲被認為“難看”,哭也得哭得克制而性感——

...

可是誰說哭到涕泗橫流就不性感了?

再比如化妝這件事——選擇濃妝、淡妝還是素顔,都是個人的自由,片中面試官們的幹涉未免就太過分了。

近年這個話題頭一次大規模被讨論,大概是 R&B 女王艾麗西亞·凱斯素顔出席活動、響應平權運動的一舉。

...

此後的艾麗西亞也常以素顔出鏡,包括錄制《美國之聲》等超高收視率節目的時候,得到了大量支持。

說白了就是出門化不化妝的區别,這個話題都能引起如此高的關注度,可見不少人還真是有夠“苛刻”……

被稱作“女權運動史入門課”的2014年紀錄片《她在憤怒時最美》,其中當年女權主義者在針對“選美活動”時就說過:

“女孩子都是很美的。”

...

高矮胖瘦,穿着打扮,是否前凸後翹,是否性感單純,這都無法掩蓋你本身的美麗。

年齡偏見,在女性演員裡就更加常見。“苛刻”的要求,有時給演員帶去了極大的定向選角煩惱。

國内女演員因為年齡偏見和性别偏見,最後總是隻能接一些片中不受歡迎的婆婆角色之類。

相比之下,歐美女演員的選擇範圍還算更大一些。

遭遇種族、年齡和資質偏見,更是不管男女演員都會面對的問題。

在英國影視界,高等學府、名牌戲劇學院出身的演員,得到的資源總是比沒有類似背景的演員來得更廣——

詹姆斯·麥卡沃伊就曾直接指出這一弊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金錢或機會随時進入某種“精英階級”的。

短片最好笑也最反諷的部分,當然就是結尾處男演員不用試鏡就拿到了所有女主角的戲份。

...

這當然是不會真正發生的(……吧),但其戲劇效果夠極端。

再結合片中女演員們全都那麼有能力,足以讓我們反思。

片方在選角時對待男女演員的差異如此之大,這種性别偏見,是不是該消一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