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圈被一組對話瘋狂刷屏了。
上海的一個高級私立幼兒園,校長利用職務之便,潛規則孩子的家長。
言語之間,盡是挑逗和猥瑣。

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媽媽為了孩子能夠進這所幼兒園,竟然接受了這樣的潛規則。
光是看到這樣的對話,小編都感覺自己的三觀受到了挑戰。
自古以來,師者,乃傳道受業解惑也。
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良性關系漸漸變得畸形,為了讓孩子赢在起跑線,媽媽屈服于校長的淫威,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身體。
而無辜的孩子,卻成為了這場成人遊戲中唯一的籌碼。
這其中細思極恐,與小編今天要講的電影不謀而合——
《女教師》

豆瓣8.1分。
這部不是恐怖片,卻勝似恐怖片的電影,道盡了人性的醜惡和不堪。
故事發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所小學。
新來的女教師達瑪莉剛剛來到這所小學任教,她作為班導上的第一節課,首先要做一件事——點名。

相信大家學生時期,都經曆過被老師點名支配的恐懼。
但這裡的點名,卻有所不同。
學生不僅要站起來讓班導認識,還要詳細的報上自己父母的職業。
班裡的同學一個接着一個說出家長的職業,他們有的是光鮮亮麗的法官醫生,有的是樸素平凡的工人階層。
而班導,就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錄着這一切。

看似輕松絕妙的開場,但隻有經曆過這一切的人才會瞬間get到班導行為背後的目的。
這是毫不掩飾的“索取賄賂”的前戲,一種見怪不怪,稀松平常的微小腐敗。

從這位女教師到學校的第一天開始,學生和家長們的噩夢開始了。
因為她利用自己教師的職務之便,開始為自己的私人生活謀好處——
比如,海倫的媽媽是發型師,她就免費做了時髦的發型;

有學生家長是修理工,她就總是打電話給這位家長來給自己修台燈;

還有的學生家長是廚師,她想吃蛋糕通知一下就有。
而蛋糕,全部被她拿去送給了她想要勾引的離異男家長。

甚至更過分的是,她讓身體殘疾的失業家長,每周四早晨6點鐘起床,替她去商店排隊買新鮮的蔬菜。


每位家長按照職業的不同,成了這位班導的私人助理。
更不要說日常生活的必須品和食物,她總是能厚着臉皮向家長們打電話索要。


女教師假模假式地請求,裝腔作勢地感謝。
對于這些願意跪舔拍馬屁的家長,女教師會提前給他們的孩子透露考試題。
請海倫先看第5課第3題的動名詞。

這赤裸裸的利益交換擺在面前,特别現實,而現實的面目也無比可憎。
為人師表?有人說這是為人師婊。

對于這樣的惡行,難道就沒有學生和家長反抗嗎?
當然有。
但女教師對于那些拒絕為自己服務的人,她會默默地記下這些父母的名字,最後,把一切的怨氣發洩到他們的孩子頭上。
讓那些學生的成績一落千丈,全方位的羞辱他們的自尊。

甚至氣急敗壞時,還會上手又打又罵。

小女孩丹卡,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她的認知裡,學生隻要努力學習就可以獲得老師的喜愛。
天真稚嫩她,不明白同學們為什麼還要在放學之後到班導家裡打掃衛生,洗衣服,清理地毯。


她更不能理解,自己一向正直的父親,最後也要在貪婪的老師面前卑躬屈膝,低下頭顱。

在老師的連番打壓下,丹卡被班上的同學忽視,孤立,嘲笑。
她開始對正義失望,對生活失望,并試圖以自殺的方式離開這個已經看不到光明的世界……

就像小編在文章開頭所說的,小時候總以為老師就是絕對的權威。
但這部電影中的老師,工于鑽營,窮兇惡極,假公濟私。
天真的孩子變成了老師利用職務之便搜刮索取的籌碼,變成了家長們屈服于老師淫威的軟肋。
人性之惡,淋漓盡緻。

這是一部讓人看了會無比憤怒的電影,但相信觀看這部電影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感受。
有人說,他的小學班主任,基本就是這個老師的弱化版。

也有人說,為孩子賄賂老師這種事,不就是你我日常嘛。

為了孩子不被老師另眼相待,父母隻能對老師百般讨好。
一部香港真人秀《沒有起跑線》,家長居然提出了“赢在射精前”理論。
有些競争激烈的名牌學校,一年隻收10個孩子,而且還得是1月份出生的。
所以什麼時候受孕,什麼時候出生,都是提前計劃好的。

一路精英培養,“一切為了下一代”的強烈意識,讓家長可以為孩子吃所有苦。
就像電影中的女教師,在家長們身上享受的所有服務。
可怕的是,家長并不認為這是錯,甚至還為老師辯駁。

老師失德讓人憤怒,家長的理所應當,卻讓人更加絕望。
電影中,丹卡父母了解情況後,十分憤慨,校長決定開家長會商量對策。
但意外的是家長們的意見分為兩派,手握各種資源的中産階級家長,他們有公職人員,有醫生,普遍認為這是人之常情。
甚至有家長說,老師就是絕對權威,就是正義的裁判。



另一方則是與丹卡境遇差不多的家庭,沒有資源,孩子也被班導以各種理由霸淩。
這部電影通過交叉剪輯,不停地在教學場景與家長會之前切換跳轉,宛如《十二怒漢》的庭審現場。
家長們的抉擇,關乎着一班孩子的“生死存亡”。

影片給了一個較為光明的結局,但女教師走進另一個教室的腳步聲,仍讓人絕望。

現實永遠比影片要殘酷的多。
幼兒園母親獻身,研究生女兒獻身。
兩代人都是為一個光明的前途和未來,在一個道貌岸然的衣冠禽獸腳下。
高樓墜下,死不瞑目,令人扼腕的血案救不了已經滅亡的師德。
家長無可奈何的犧牲,豢養着永不知足的學術敗類。
既荒唐,又悲哀。

天地君親師,可見老師在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學生時代若能碰到一個好老師,他的鼓勵可以成為人生的原動力。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用音樂,給予一群被社會抛棄的孩子新的光明。

《心靈捕手》《死亡詩社》……
他的教誨不會過時,每每想起來仍會有力量。
即使畢業成年,踏入社會仍覺得感動。

若遇良師,人生幸事,反之,滅頂之災。
我很理解很多人直到畢業多年後,仍痛恨老師當年的勢利虛榮。
因為他們毀滅的是孩子對于世界的初印象,這是一生都無法抹去的印記。
所以我痛恨為人師婊,毀人不倦的衣冠禽獸。
商人政客,世界上很多身份都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唯獨老師不可以。
有些人,從一開始就不配“老師”二字。
公衆号輸入框回複 女教師 可獲得資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