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老女排的全員都沒有姓名隻有序号,她們隻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中國女排。包括陳忠和,最後也隻有一個稱呼,叫著名教練。
這不是疏忽,是電影有意為之。老女排是國家機器,并不是有獨立意識的個體,奪冠是為了國家榮譽,是為了在一窮二白的環境下鼓舞民族自信心。這個時代的女排精神是國家利益為上,可以用命去拼。
三十年後,新女排的全員則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擁有自己的名字和獨一無二的性格。随着國家的強大,我們無需再用女排精神來激勵民衆,女排奪不奪冠無所謂了。最後郎指導也是鼓勵大家,為自己打排球,為了競技體育的榮譽而奪冠。
陳可辛在這部傳記電影裡,講出了太多時代精神的改變,不是一部簡簡單單催淚的主旋律電影了。
三十年前的奪冠,看的大家熱淚盈眶;三十年後的奪冠,看的大家喜笑顔開。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表面上刻畫了女排的奪冠,背後更深層次,則是描述了中國在奪得世界冠軍的征程中上,人民群衆精神面貌的不斷改變,女排精神何嘗不是民族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