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第一季播完,覺得意猶未盡。宋運輝在金州步入職業生涯的成熟期,雷東寶在順利并購江陽廠的同時邂逅了人生的第二個春天,而小楊巡則憑借在小雷家的挂靠在電器市場站穩了腳跟。第一季的結尾,劇情朝着人們所希望看到的方向發展,讓人在回味着之前47集種種奔流激蕩的同時,也對接下來的故事充滿了期待。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為一部獻禮改革開放的電視劇,大江大河最大的特點莫過于它的真實性,真實的年代人物,真實的情感線索和真實的矛盾沖突。在烘托出積極向上的主旋律的同時,也并不避諱每個普通人生命過程中的痛苦與掙紮,用個人的迷茫無助來凸顯時代的急速轉型,又用時代的逐步開放來助推個人的上下求索。家國和個人的命運在短短的四十年時間裡相互分離又相互融合,相互排斥又相互依托,最終成為了一個群體,一個國家和一個年代難以磨滅的印記。

圖片發自簡書App
魯迅先生說:“路本是沒有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與以往的主旋律題材的年代劇不同,《大江大河(第一部)》并不是一部脫離了生活邏輯和人性本能,而直接口号式歌頌國家政策和英明領導的電視劇。它從平凡人物的生活開始,描寫每個人深陷泥潭中的絕望,進而一步步申發出他們窮則思變,觸底反彈的命運軌迹。俞敏洪說,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将輝煌。隻有這樣絕境中的困獸之鬥,才能激發出每個人最強烈,最直接的求生的欲望和向上的鬥志,也才讓後來的種種成功成為真實可信的必然結果,而非憑空炮制的紅利與恩賜。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正如藝術的真實來源于生活的真實一樣,絕境的真實也很自然地觸發了人性的真實。以劇中的三個主人公為例,宋運輝因為出身問題,盡管成績優異,卻難以通過政審,隻好頂着炎炎酷日在縣政府門口一遍遍的背誦人民日報,最終感動了縣裡的領導;雷東寶因為小雷家的經濟落後和思維閉塞,不得不在大年初二就召集兄弟們翻新土窯,燒制磚瓦,最終實現了多種經營,共同發展;小楊巡則是在遭遇了假貨危機和愛人背叛之後,痛下決心和血本盤下電器市場,要有尊嚴的站着把錢掙了,最終也是得償所願。這三位主角是那個萬馬齊喑的年代裡,遭受着物質貧苦與精神桎梏的雙重煎熬,幾乎就要放棄希望,但最終勇敢的站起來抗争命運的人們的縮影。俗話說不撞南牆不回頭,但是以這三位主人公為代表的人們,則是在種種人為加設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牆壁之中,用自己的堅持和幹勁将南牆統統推倒,從而闖出了自己的道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江大河的時代,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這一份自由自在的精神狀态和開動腦筋的财富累積,或許并不是最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取向的道路選擇,卻一定是底層創業者倒逼和頂層設計者妥協的必然結果,也是為了生活的種種需求而進取追求的人性的道路。普通人的權利終于回到了普通人的手上,人們終于可以打破偏見和一系列在今天看來荒謬的觀念,堂堂正正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的生活,而且還可以不斷努力活得更好。每一個向往着更好生活的人的願景與行動正是大江大河裡最為堅實的河道和堤岸,也是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裡,最為深刻和難以磨滅的人性底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評論說這是一部小人物大命運的電視劇,我想說,雖然劇中的三位主角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貴人相助,但小人物并沒有什麼大命運,能夠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是最大的命運。與紐約或是洛杉矶的天空不同,中國沒有能夠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每一幢摩天大樓的頂端,都隻有最樸實的勞動者一磚一瓦,兢兢業業工作的身影,用國際歌裡的話說:“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期待《大江大河》的第二部更加精彩。
文/希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