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轉回影評,原文寫于 2018/11/24)

當片子裡的元素和意象過于熟悉時就不知道寫什麼了,但是還是啰裡八嗦寫了一堆。又不讓我發短評,那隻能發日記咯。

————————————————————————

幽默也好,輕蔑也好,旁白催眠也好,起伏平淡也好,到頭來,大佛普拉斯還是在引導你回到這個殘酷的現實中來。肚财啊啟文啊,階層啊政治啊,都是在告訴你,握着資源的人所趨之若鹜的地方,永遠是資源更多的地方。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像萬有引力一樣地把資本和權力集中又集中。而這殘酷嗎?不好意思,自然規律不和你說殘酷不殘酷。資源隻有被用在資源最多的地方才有最多的産出,這是實踐告訴我們的規律。貧富差距,教育傾斜,都是馬太效應。是的,黃信堯就是在告訴肚财和菜脯,你們别想了。這個社會真的不把你們當人看,你們沒有所謂的資本,你們沒有所謂的權力,更重要的,你們沒有作為人的标志——思想——你說有?有也不重要。有資源的人,無意識地,用力碾壓着這個社會裡最廣大的一群人。這就是社會最無助的地方,他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因此,這就是社會最深刻的悲哀。

要補充的是,黃信堯的厲害之處其實不在于他精妙,诙諧,充滿對比的藝術手法,也不在于他把社會的這個問題指出來了。他厲害的地方是,他是站在這群不被人當作人的人中間把這句話說出來的。也許他現在并不屬于他們,也許他有點“站着說話不腰疼”,但是他能真真切切地以這些人的口吻說話,我覺得少有人能做到。這是需要環境和閱曆的。

接下來這一段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僅是為了做rebuttal,而是真的要感謝我們國家在抗争這一條無奈到悲涼的社會規律時所做出的努力。也許為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整體的最快進步,資源的配置必須是傾斜的,但保有“人性”,從來不忘掉“拖後腿”的那些人,是我們的政府所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現在的電影都是拿隻陳述不評論的形式作最深刻的批判。台灣的例子尤其多:越冷靜,越戲谑,就越沉痛,越激憤。馬後炮地說,這也是一種台灣問題嚴重性的反映吧。我們蔡總還是像現在這樣嘻嘻哈哈,舔舔美利堅就想混日子是要吃苦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