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結束,放映廳的燈光亮起,所有的觀衆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估計象我一樣 懵着:這就完了?很想回放一下最後一個鏡頭:戰壕裡伊麗絲,她的神情,她的臉。但實在不想重溫整部電影,心髒受不了,太壓抑。
都說,黎明前的黑暗最瘋狂,我認為,落日跌進黑暗那一瞬間最絕望。
這部影片背景是一戰前的奧匈帝國,匈牙利,以伊麗絲尋找過往為主線,使她見證了舊秩序和文明被摧毀的過程:瘋狂,血腥,冷酷,無法阻擋,無人幸免。
鏡頭的無限拉近,閃躲的窺視,冰冰沉重的黑,溫暖明亮的光,強烈的對比和沖突,緊張的背景音樂,扼住人的喉嚨,各種懸念和象征摁住人的心,讓人呼吸急促。象被夢魇住了一樣。伊麗絲一次次踏進危險,又一次次全身而退,見證了惡的恐怖,能聽見她急促的呼吸,咚咚的心跳。對,夢魇。
一開始還以為是部浪漫的愛情片,如詩如畫的唯美鏡頭。看着看着,想着也許會是部懸疑片吧?再看下去,覺得應該是恐怖片,看完才知道原來是部驚悚劇情片。
悲劇,就是将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
悲劇,在人類曆史上一直重複地上演。
百度一下,加深理解這部電影:
拉斯洛·奈邁施曾說:“這是一部特别的電影,相信這部電影大家看完之後有一種走迷宮的感覺,因為女主自身其實也像是身處在迷宮中,這就是我想表達的電影主題——神秘與迷失。”
導演在講述《日暮》的制作初衷時表示:“影片中的地域環境和曆史背景,可能很多中國觀衆并不是很熟悉,但二十世紀初是歐洲在思想、藝術、科學都很繁榮的時期,之後的許多紛繁複雜的變革,幾乎摧毀了當時的歐洲社會。我特别關注的一點是,人類會建立各種各樣美好的事物,但是又有壓制不住的欲望,想把這些美好摧毀掉,這也促使我拍攝了這樣一部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