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 言12章:22節】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

...

《基督聖體》

我在想以這樣的标題去評價本年度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者是否是一種不敬?翻了很多影迷朋友的評論,似乎很多人将之視為有關宗教題材非常出色的一部電影,要不是《寄生蟲》今年現象級特殊情況的表現,《基督聖體》應當得到更多影壇的認可和獎項。

作為幾乎是把天主教當做國教的的波蘭影壇推出的一部力作,在宗教信仰氛圍濃厚的美國奧斯卡獎上提名,電影的題材又是關于基督、信仰、救贖等等,我想不明白這平庸又非純正的宗教劇情怎能打動歐美影評人的。

據說在導演的采訪中,電影裡提到的車禍是2010年波蘭總統專機失事事件的影射,電影中所描繪的小鎮有部分等同于波蘭現實社會的分裂。這種與現實題材相挂鈎的電影,沒有生在其中的生活經曆是很難去理解并消化導演意圖的。如果因為自己的無知去評論電影語境裡表達的意義是不公平和愚蠢的。

所以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影迷隻在關乎信仰的主題上表達我個人的見解。

...

少管所宗教聚會

天主教彌撒中的聖體聖事是紀念耶稣基督的死亡及複活,紀念耶稣基督為人類做的奉獻和犧牲。

電影中的主人公丹尼爾是個吸毒酗酒放蕩偷竊并過失殺人的少年飯,在電影開篇的霸淩事件中,雖然有表現丹尼爾面部表情的不适、隐忍,但終究在霸淩事件裡他是站在加害者一方的。

在少管所宗教聚會中,有嬉笑不在乎在犯人,也有丹尼爾看似虔誠的歌唱《詩篇23篇》。這樣的性格塑造不足以表現出一個因年少無知犯錯仍善意在身的人設。何況在假釋出獄之時仍不忘偷竊神父衣服。離開了少管所先做的三件事就是吸毒、酗酒、淫亂。

這樣的塑造其實是很危險的,大多數觀衆觀影的心理準備都是一個揚善抑惡的過程。從電影海報和電影片名中的基督二字與神父衣服,那主人公丹尼爾将要做何等偉大的事才能與“基督”相提并論呢?

...

沉溺于罪中

【詩篇5:6】說謊言的,你必滅絕;

【雅各書5:12】 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上面兩段是《聖經》裡的教導,而丹尼爾進入小鎮的開始至末了就一直活在自己編織的謊言裡。而謊言,幾乎是小鎮上每一個人揮之不去的罪性。

鎮上的老神父說,這裡信徒少聚會的不多,甚至很多人如同新約裡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一樣,将信仰變成一種别人面前的炫耀。

老神父酗酒,甚至醉酒跌落床下不自知。可是他對丹尼爾說謊。

女孩明知弟弟開車前嗑藥酗酒卻不願将真相告知衆人,任憑鎮上的人們肆意侮辱司機的遺孀。

女孩的媽媽心中充滿着仇恨,不肯面對自己寫下的詛咒信,卻從不缺席教會中的侍奉。

鎮長與警察不可能不知道車禍的真相,他們現在的是隐瞞。

少管所的神父明知丹尼爾隻是一名假釋犯,仍然幫他隐瞞。

司機的夫人在悲劇發生前的三小時對着丈夫吼叫,拒不開啟象征溫暖的家門。

前來告解的婦人,對待吸煙的兒子時,對待神父,依然有謊言相伴。

每個人都有罪,每個人都有着無法明說的真相,每個人都沒有聽從上帝的教導。這一切都在丹尼爾進入小鎮後進入事件的結局與高潮。

...

劇照


【詩 101:7】 行詭詐的,必不得住在我家裡;說謊話的,必不得立在我眼前。

一件衣服并沒有讓丹尼爾變得聖潔。

如果真理與信仰本身借着手機搜索出來的忏悔詞和現學現賣的儀式就能讓人消除罪孽得以被救贖,那是在侮辱十字架上耶稣所流的寶血。

丹尼爾拿着聖經上的教義“寬恕意味着愛”去安慰那六個孩子的家人,這句話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作為在少管所被懲戒的殺人犯和霸淩者,他應該做的是祈求上帝和受害人的寬恕。當神父的衣袍下是一個仍然沒有悔過仍然與罪相伴的心靈,從心而發的這一句話就沒有了意義。

披着神父衣袍的丹尼爾告訴信徒:沉默也是禱告、忏悔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這樣的教導竟然能夠在鎮上教堂立足并吸引人前來聚會,可以電影中小鎮居民的信仰靈修堕落到了什麼地步。

【詩 篇51:17】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23篇丹尼爾唱的如此動聽,那詩篇51篇中的話就抛之腦後了嗎?

...

如同基督附體

丹尼爾帶着去世孩子的家人禱告:天父,你把他們從我們身邊帶走,這是殘忍愚蠢的。我們不明白你為什麼這麼做?你所做的是不公平的。我們很憤怒,試着理解我們,不要批判。

這樣的禱告竟然令衆人追随,難道他們都不讀《約伯記》的嗎?關于怎樣安慰苦難,是一個非常宏達的主題,很難三言兩語去概括。

《約伯記》中有一段話可以簡略的總結——【約伯 記1:21】 說:“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約伯記 1:22】 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并不犯罪,也不以  神為愚妄(或作“也不妄評  神”)。

當初丹尼爾在少管所想要通過考試進入神學院,被托馬斯神父否決,否決的理由是沒有神學院會接受一名罪犯。

這個理由當然是不對的,《聖經》中記載着浪子回頭的故事,一個真心悔過的人是上帝所喜悅的。但電影中的丹尼爾卻絕不是一名真心要悔過并且有虔誠侍奉心态的人。

我認為很多影評文章裡沒有了解天主教或基督教基本的教義僅憑借着世俗化的理解去認可丹尼爾的所做所為是不正确的。

電影表達裡這樣一個替身、一個僞裝、一個套上宗教題材的故事似乎很吸引人。但是如果現實生活中憑丹尼爾這樣的表現去教堂講道、主禮,能夠撐下來的時間絕不會超過三分鐘。

...

劇照


電影戲劇化的表現丹尼爾這條線的成長,甚至在最後一次彌撒上讓他脫掉上衣,鏡頭将他的身軀蓋過背後的耶稣雕像,拔高升華丹尼爾的靈魂蘇醒,我認為都是欠缺說服力的。

...

耶稣畫像前的交歡

在女孩與母親鬧翻的夜裡,她來到丹尼爾的住處。

作為一名表面上被教廷派下來的神父,就這樣輕易的被情欲所誘惑,這絕不是一件可以一筆帶過的福利片段。

宗教題材與普通的愛情電影處理情欲鏡頭的表達目的并不是一樣的。在愛情電影中司空見慣水到渠成的事情放在宗教題材裡就不能單單指向主人公的感情線,它必然還要帶來宗教方面的理解。

沒有在婚姻的許可之内、神父的職位,觸犯了其中之一,斷不能認為丹尼爾在成長之路上有質的飛躍。

【林前 7:2】 但要免淫亂的事,男子當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當各有自己的丈夫。

【加 5:16】 我說:你們當順着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欲了。

【加 5:17】 因為情欲和聖靈相争,聖靈和情欲相争,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

這三段經文去對照丹尼爾剛出少管所與一位陌生女大學生的淫亂,以及他作為一名神父與鎮上女孩的交歡,我并不感覺他有什麼成長。

如果非要拔高丹尼爾執意将司機骨灰埋葬、無視他在情欲上所犯的罪,這隻能歸罪與本片導演了。

導演生在宗教氣氛濃郁的波蘭,對于這種題材他就絕不會陌生。但是否真正理解這份信仰并歸于這份信仰就不是那麼肯定了。也許他借此批判波蘭社會信仰的懶惰,不懂得追随真理的奧秘。也許他并不歸于基督信仰,借此諷刺信仰的虛僞,高舉人類自我的救贖。

比如電影最後,脫下神父衣袍回到犯人之中的時候,他仍然選擇或必須接受這次武力對話,滿臉是血茫然失措的奔跑的他似乎仍然看不到未來的方向。一場神父一場夢,似乎他仍舊活在罪中死在罪中無人寬恕也不知道該去向哪裡。

丹尼爾,哪怕到最後,他難道真沒有其他選擇嗎?

丹尼爾,哪怕到最後,他對耶稣基督有過忏悔嗎?

丹尼爾,哪怕到最後,他對那個女孩有過坦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