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瓷炫和于曉光的婚紗照曝光了,但今天要說的是 “品如”剛完結的一部電視劇。 

...

作為jtbc這個寶藏台的新劇,《美好的世界》延續了《天空之城》的的調性, 隻不過這次話題從上層社會中畸形的教育模式轉而聚焦到了近年來頻頻上熱搜的校園暴力事件上來。

 月全食之夜,少年善皓從樓頂墜落。皎潔的月光,紛飛的試卷,明明是悲傷的氣氛,卻被慢鏡頭和bgm烘托出了一種唯美感,像一首悲涼的抒情詩。

...

導演用盡可能美的畫面去表現少年墜樓的過程,越發讓人感受到這背後的陰暗與可怖,倒映在血泊中的滿月,此刻顯得如此詭異。

...

一個孩子的墜樓,預示着一個家庭的陷落。随之而來是善皓父母對真相的探求。

 導演給觀衆預留了太多善皓可能并非自殺的線索,比如天台上擺放整齊的球鞋和關門離去的身影,可惜善皓的父母不知道,學校和加害者不想讓别人知道,負責搜查的警察又懶得去知道。真相就像是躲在地球影子中的月亮一樣被隐藏。

...

​劇中鏡頭的轉接和畫面的表現都很贊

于是警戒線被撤了,血迹被清洗了。除了善皓的家人,其他人都想着趕緊将這件事遺忘。偏偏此時一段善皓被同學打的視頻曝光,于是又掀起了一輪對真相的挖掘與掩蓋之争。

導演總是适時地為善皓父母“放出”一些善皓并非自殺的線索,然後看着真相是如何在兩撥人的撕扯中被一點點還原。一方面,善皓的墜樓有太多疑點,與之有關的少女多希發生了什麼,俊錫母親在整個事件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另一方面,鏡頭則對準了事件發生後的善皓一家是如何生活的,順便也讓觀衆看到我們的孩子能壞到什麼程度,成人世界的不要臉底線究竟在哪。

...

“美麗的世界”聽上去就像一種諷刺。你所看到的這個世界,表面有多美好,背後可能就有多醜惡。

善皓與施暴的孩子,善皓的家庭和其他孩子的家庭,就像是兩組鮮明的美醜對比,現實太殘酷,美好又太容易被摧毀。你不知道明天和危險哪個先來,就像為人父母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學校這個“美麗的世界”中做着什麼、承受着什麼。

“學校很純潔,孩子很單純”,我想這句話應該是個問句,因為有太多反駁的實例。

劇中的“複仇者聯盟”裡,從稱号中就可以看出每個孩子的“組織”地位。小胖子基燦自稱“美隊”,其他幾個孩子也被分配了複聯中有背景的英雄角色,唯獨出身單親家庭、母親經營着便利店的英哲被指定為“蟻人”。

以家庭背景将同學分為三六九等,有錢有權就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在這群孩子眼中,打人、侮辱人就是一種玩樂解壓的方式,根本不以為然,比成人還要百無禁忌。你很難說他們為什麼選擇某個孩子欺負,可能那個孩子身上的某個特質就是霸淩者眼中的原罪。

惡很平凡,實施惡行的孩子也很平凡,所以這才更令人心痛。他們比社會上的黑幫更恐怖,因為黑幫從不掩飾自己的壞人模樣,但這些孩子卻會在老師和家長面前盡可能地裝成“好孩子”。他們的“天真”讓他們對“惡”更加無懼。

...

霸淩,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榮耀。

而面對霸淩,面對校園暴力,如果被虐者隻是不理睬就可以逃過一劫麼? 答案是:不會的。你因為息事甯人而沉默、忍讓、認錯,隻會挑起他們更大的施虐欲望,犯錯的人不會因此而意識到自己錯了。

...

在善皓被打的視頻中,他本有機會反擊英哲,但想到是朋友而下不了手。可是,被善皓當成朋友的英哲是怎麼做的呢?在善皓被打時弱弱地站在一邊,親自上陣打時一腳踢得比一腳狠,善皓出事後英哲選擇了退縮和沉默,唯一害怕的是東窗事發牽連自己。

也許我們不能責備英哲,他也是被逼無奈。如果他不動手,那麼被打的就是他,在這種情況下,隻有随大流才不會被當成“異類”,隻有抱團才是“正常”,這就是大多數校園暴力的怪圈。

...

我們常問“現在的孩子怎麼了”,如果要追根溯源,那麼這種可怕和可悲自然源于成人世界的崩壞。

基燦父親去學校鬧事時責怪老師為何不好好看好學生,自己兒子又不是兇手,善皓不過是自己跳下去的;聖才母親去找俊錫媽串口供時說自己兒子不會亂說話,一切都是英哲說出去的;靜美(秀皓的同學)的媽媽傳播“善皓父親搞外遇、母親是瘋子”的謠言卻不覺得自己有錯;教導主任自始至終沒有關心過善皓的情況,隻擔心着學校的聲譽和自己的仕途。

...

善皓媽對警察說“能為孩子做任何事的人就是父母”,反過來,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也會千方百計幫他們掩飾擺平吧。

有了錯沒關系,交給爸媽來處理,你隻要專注于學習。在父母眼中“殺人”也不過是一次失誤……而已!

看到俊錫為人處世的态度,就可以發現已經深得他父親的真傳,簡直就是對他父親醜惡行為的複刻:懂得如何籠絡人心,如何玩弄謊言,而且表面波瀾不驚。俊錫父親對俊錫的教育終于得到“成功”回應。這不是孩子,這是畸形教育模式下的怪物!

...

逼仄的視角,畸形的教育方式

不要再用“他還是個孩子”來作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赦令。

俊錫的理事長父親告訴他:你是未成年人,如果碰到強求或審問就趕緊聯系我; 教導主任對善皓的父母說:學生都是未成年人,警方面談不是為了追究責任; 俊錫警告參與打人事件的同學:我們是未成年人,我們不想說警方也沒轍。

“未成年人”的标簽,讓他們對犯罪更加肆無忌憚;因為他是孩子,被害人一方就應當對追責适可而止。錯了!就因為他們還是孩子,他們的錯才更不能被輕易原諒。一個從小就品德敗壞的人,憑什麼相信長大後的他會是個好人?換句話說,洪世賢的出軌、殺妻也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如果有人給年少的他一個正确的做人準則,而不是縱容與包庇,那麼……也不會有《回家的誘惑》了……

...

...

說回《美麗的世界》這部劇,導演的用心之處在于用鏡頭去說客觀地說事,給觀衆足夠的空間去思考,而不是強求他們将矛頭指向誰。他用細節和特寫去展現諷刺與矛盾,他給了事件中每一方均等的表現機會。

...

在善皓就讀的學校裡,牆上還挂着“無校園暴力的清淨學校”的認證橫幅。

...

善皓的父母回憶起善皓小時候第一次入學的場景,他跨過了邁向學校大門的那條線,宣告着離開父母的全方位庇佑,誰也不會想到十幾年後,線這邊的學校會成為給他帶來最大傷害的地方,這道線成為了善皓的生死線。

在一個少年遭受校園暴力的背後,他身邊的每個人都有罪。

當善皓向媽媽表示不想去上補習班,向正在備課的爸爸請求一起去吃夜宵,在出事前給父親打電話卻沒接時,難以想象當時他内心該有多無助。而這也是父母事後想起來最後悔自責的事,其實孩子一直在向外界發出求救信号,可惜當時總有别的事情比孩子重要。

...

父母關心自己的工作多于孩子,關心孩子的成績多于身心。在出事前,善皓媽也是衆多為孩子成績下降而擔憂的家長中的一員。更諷刺的是,善皓父親在他出事前正在處理自己學校的一起校園暴力事件。

當然,我們沒有資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判善皓的父母。因為我們未必會做得更好,哪怕是英哲媽媽這樣的水準都未必能達到。

劇中的英哲媽,是事發後唯一對此事感到愧疚想要彌補的家長,但當善皓媽找上門質問時,負罪感在那一瞬間都變成了護犢。

...

扪心自問,如果是你我,在這樣一起事件中會扮演什麼角色?

...

扭曲畫面,扭曲的人心,敢怒不敢言是旁觀者的原罪

PS:劇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台詞和飽含深意的鏡頭,不能一一在這裡列出。其實,從《韓公主》、《蚯蚓》到《幸存的孩子》,韓國關于校園暴力的影視作品不勝枚舉,角度越來越多樣化,深度也越來越耐人尋味。反觀我們,當我在搜索國内關于校園欺淩的電影時,《悲傷逆流成河》的前面居然寫着“國内首部”,不知是該慶幸還是悲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