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一下讀過的書和看過的電影。”
說起來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需求,跟朋友們講起來對自己在用的記錄方式多少都有些不滿意。在用過Excel和印象筆記做記錄之後,毅然決然地拉上了程序員大佬解決一下這個一直在被忽略的需求。
于是就有了APP——二酉。
App的初衷還是為了解決記錄的需求,對于平時閱讀、觀影之後有記錄習慣的朋友們來說,這會是一款使用起來頗為舒服的應用。我們具體聊一聊:
讀書該記錄什麼
1、讀了什麼
最初的時候我們隻想記錄讀書,首先最重要的得先記下來都看了哪些書。app用列表、大封面兩個模式展示記錄的條目。
2、什麼時候讀的
同時還讓用戶記錄了閱讀一本書的起始時間、閱讀結束時間,在列表中根據月份展示對應月份完成閱讀的圖書條目。
3、感悟和牢騷
當然了,閱讀中的感悟與牢騷總是少不了,偶爾看到朋友們發發朋友圈,我們就想提供一個比較純粹一些的地方,可以在記錄的閱讀條目中寫點感悟,給自己看也好。
于是我們完成了圖書記錄的三個要素:讀了什麼,什麼時候讀的,再加點感悟。

感悟要不要公開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糾結讨論過很久,最終我們還是覺得,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如果感悟隻有自己可見,那麼慣有的惰性将會讓記錄這件事不了了之,這樣其實很難有持續記錄的自覺。
我們做了個社區,将大家的感悟放到了一塊兒,像是一個集市,将自己的想法公之于衆,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審視。

我們還想看些電影
在最初的版本中,我們希望專注在閱讀這一件事上。但是在給一些朋友開始内測的時候發現,閱讀真的是一個低頻時間,一個月4本的閱讀量對于大多數人已經望塵莫及(本人也是)。
放下了一些心理包袱,我們在一次叠代中加入了電影的記錄。身邊的朋友們一個月觀影10+的人倒着實不少。
在電影上我們保留了基礎的三要素:看了什麼,什麼時候,再來點感悟。當然列表/大封面模式還有社區一樣加入了電影。

如何解釋記錄的意義
做完上面的那些功能之後,其實app作為一個工具的基礎功能已經完成了。我又開始找朋友們試用,但是跟每個朋友解釋起來都挺吃力的,總被反問為什麼要記錄。
在誤打誤撞中,我們在iOS的負一屏中制作了一個小組件,在組建中我們統計展示了用戶一年以來添加的記錄。
于是不需要解釋了,可視化給記錄賦予了意義,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被問到為什麼要記錄的次數越來越少。
關于記錄數據的顆粒度我還想再聊聊我的想法。也有朋友們提過建議希望能記錄閱讀的進度,比如頁碼,甚至是做個時鐘記錄一下具體的閱讀時間。在我看來閱讀是一件很難靠刻度來衡量的事,即便是頁碼與時間都不是最理想的衡量方式。好好讀書已經頗為不易,就不要為難自己了。

選出心目中的最佳
App中還有一個我本人很是得意的設計,我們允許用戶記錄自己的榜單。設計的初衷是因為我本人是個“年度最佳狂魔”,在年度或是半年度總喜歡盤點評選一下在這個過程中的收獲。
每個觀衆心中都有一把自己的尺子,在二酉可以用自己的尺子劃出你心目中的最佳。

這是對二酉app的簡單介紹,如果覺得不錯,而且看完書和電影也有記錄習慣的朋友們,歡迎下載,請盡情試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