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不列颠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仍打着為全體國民好的幌子壓迫美利堅殖民地,結果迫使美利堅人揭竿而起,反抗暴政。人們容易忘記的是,與此同時,不列颠國内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不列颠底層的悲慘令人心情沉重。
然而不列颠的專制統治者卻絲毫不那麼想,他們堅持犧牲殖民地和國内底層,是為了對抗外國,因為隻有戰勝了外國才能确保國内的幸福。可是由于饑寒交迫偷一件衣服或一個面包就被判絞刑,這又是為了什麼呢?也許隻有自願當奴才的人才相信這是為了國内的幸福。
有擺脫水深火熱的辦法嗎?有,推翻專制統治,實現真正民主。民主并非萬能,但沒有民主就隻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任由權貴宰割。敵人不在國外,而在國内。在彼得盧的人為不列颠的民主邁出的就算不是第一步,也是頗有意義的一步。
本片道服化堪稱一流,一切如此真實,好像穿越到當時一樣,與之相比音樂劇版《悲慘世界》則顯做作。如此卻隻有六分多。什麼樣的作品才值六分?那些言情劇肥皂劇的分都比這高得多。通常真正的好片永遠低于本應有的分數。
那些人認為彼得盧的演講因為重複而無聊。可是就算著書立說,也不能隻印一本,也是要印無數本才好。演講就是要反複強調,并不是說逐字逐句重複以前說過的話,而是堅持主題。演講必定要不斷重複,不然如何傳播思想?本片對整個事件的表現是極為真實有力的。
不,本片沒有一分鐘是多餘的和無聊的,這是一個每一分鐘都值得反複思考的作品。這個電影各方面甚至比《林肯傳》都要好一個層次,在那些人眼裡卻隻是“平庸”“無聊” 。為什麼?因為缺乏崇高的理想,以及人的良知,以至于感受不到這巨大的情感共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