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然雪婵
在家宅着的這幾日看完了徐峥的電影《囧媽》。
講真,這部電影比起他前三部“囧”系列的電影,無論邏輯和笑點上,還是在劇情沖突和喜劇效果上都未免略遜一籌。
但影片對原生家庭、情感控制、婚姻關系和中年危機等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均有涉及,話題度還是豐富的,尤其是最終與媽媽的和解,與妻子的和解以及與自我的和解,都或多或少能帶給觀衆關于中國式家庭關系和親密關系的些許反思。
01 原生家庭從根源上影響一個人的婚姻觀
電影延續了徐峥在前三部“囧”系列電影關于婚姻的一個共同點:瀕臨離婚的夫妻關系。
影片開頭,袁泉飾演的妻子張璐與徐峥飾演的丈夫徐伊萬就進行了一次劍拔弩張的對話,揭示了他和媽媽長期關系不和,聯系甚少,所以遭到張璐質問:“你能不能多陪陪她?能不能對她好一點?”
接着他們提到了“離婚協議”,而随着對話的深入,我們似乎找到了他們離婚的原因:徐伊萬想将張璐改造成他理想中的樣子而未果。
她反問:
“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讨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你難道還沒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他一直試圖控制妻子,希望妻子能按照自己為她設定的軌道走,變成他想要的那個人。
但張璐是個理性而自主的人,斷不會“服從”徐伊萬,因此這段婚姻最終破裂。
随着劇情往下走,我們可以發現徐伊萬這種“控制欲”源自他的母親。
在徐伊萬陰差陽錯地上了與母親同去莫斯科的火車時,由此開始了與媽媽親密相處的六天六夜,在這六天六夜裡,媽媽對他生活工作事無巨細,名為照顧,實為控制。
而這一點連外人都看出來了:

而他對母親據理力争的那番話跟他對妻子說的那番話如出一轍:
“在你的心裡住着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着長還是豎着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你難道沒發現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兒子?”

母親不僅全方位控制孩子,還試圖管着丈夫:管他的吃喝和工作,管他的服裝和社交。

婚姻長久的基礎是三觀一緻。而一個人的三觀從哪裡來?就是從你的原生家庭而來。
徐伊萬從小在“控制型”的家庭關系裡長大,他遺傳了父母的習性,将母親對自己的控制欲轉移到了妻子張璐身上,導緻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在彼此需求不對等的情況下慢慢磨滅了愛情。
原生家庭或許就是導緻徐伊萬婚姻失敗的“元兇”。
02 婚姻裡不是有愛情就夠了
電影中,那個絮絮叨叨、有點神經質的媽媽年輕時也曾是個鐘愛電影音樂、明媚如花的姑娘,也曾擁有過光鮮亮麗的人生。
她憧憬愛情,也找到了那個陪她一起觀影聽歌的人,最終也如願嫁給了愛情,就連兒子的名字也是從她和丈夫最喜歡的電影《伊萬的童年》裡取的。
卻在婚後才領悟,婚姻并非隻有你侬我侬的綿綿情意,更多的是家長裡短的一地雞毛。
當文化背景和家庭環境的差異逐漸消磨掉了他們的愛情,當時光褪去了包裹在婚姻表面的那層美好,生活終于露出了現實的獠牙。
沒有彼此分擔扶持和共同精進,日複一日的婚姻對于他們更多的隻是一種折磨。

徐伊萬父母的婚姻悲劇告訴我們:“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的勢均力敵,對于婚姻真的很重要。
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相當,才可能有相對一緻的價值觀,而真正幸福的婚姻應該是兩個人無論是在物質上、價值觀上還是精神上都是門當戶對的。
否則,婚姻變成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将就,注定其中就有一個人因受不了負擔而先行離開。
而兩個人經曆和閱曆相當,彼此心靈呼應,更能夠做到相互寬容和相互理解,更能夠攜手共度漫長的人生,直到容顔逝去依舊不離不棄。
03 在婚姻裡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
張璐在婚姻裡是個理性而獨立的人,她的愛句句帶着道理,帶着禮讓三分,帶着中國傳統家庭下媳婦該有的本分,她始終清醒而理智地認知着這段關系。
因此她凡事都跟徐伊萬掰扯出一堆道理,似乎從未“感情用事”過。

即便徐伊萬最終吐露真情,她也依然理性分析他們之間的感情。
我想,如果他們一路走來能好好坐下來溝通,理順和妥善處理這段婚姻存在的問題,再感情用事一些,會不會結果就會不一樣?畢竟他們曾經那麼相愛過。

家是用來存放愛的地方,不是用來講理的地方。
不是什麼事都要分個高低争個對錯,婚姻可以包容,可以諒解,唯獨不能講對錯,誰對誰錯的意義沒有互相理解來得重要。
趙寶剛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導演,他導演過《過把瘾》、《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我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愛人》、《奮鬥》等熱播電視劇,被喻為“中國言情劇第一導”。
而他的愛情故事也堪稱傳奇,對妻子丁芯是一見鐘情。
如今,他的婚姻已走過30多年。漫長的婚姻生活中,趙寶剛也曾經曆動蕩,但最後,他和妻子在磕磕絆絆中,終于找到了愛情的真谛和對婚姻的獨特感悟——不要期望改變對方,不要和配偶講道理,不講道理的婚姻才幸福。
甚至與妻子發生争執之後都會在半天内主動認錯,“遇到事情非要掰扯個是非黑白,那還是夫妻嗎?萬事别較真,順着哄着,才是硬道理。”

好的婚姻,有時候需要“感情用事”,關注對方的感受,而非道理。
04 愛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納和尊重
影片中,在快要接近目的地時,徐伊萬對于母親的“控制欲”忍無可忍,終于爆發了,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控訴了媽媽對于自己的控制,以及對父親的控制。
被戳中痛處的媽媽怒不可遏地給了他一個耳光,然而,當他将兒子趕出車廂,坐在窗邊獨自流淚時,我看到了一個母親含辛茹苦犧牲自己将兒子拉扯大卻不被理解的心酸。

而此舉,卻是母子和解的開始。
雪地裡媽媽對于往事的追憶以及對兒子敞開心扉的聊天,終于讓兩人都釋懷了。兒子終于懂得了爸爸的缺席和媽媽的不容易,而媽媽也終于意識到兒子長大終究要脫離自己去獨立。
最終,媽媽在舞台上找回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自己,而徐伊萬也終于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枷鎖,終于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納和尊重”。

這是雙重的救贖。
母親得到了救贖,孩子才能最終得到救贖。
當母親終于放棄了對孩子的控制,找到了多年前那個遺失的自己,孩子也最終從媽媽滿溢到窒息的愛裡解脫出來。
所以,不管在親情還是愛情裡,所謂的“控制”,不過是自我的缺失,妄圖用“将對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來彌補自己生命中缺失的自我。
而當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才能破除這個“控制欲”的魔咒,營造一個舒服健康的親密關系和親子關系。
所以女人這一生永遠不要為了丈夫或孩子活着,不要失去自我;同時接納和尊重個體的獨立性,允許他人活出自我。
好的婚姻,一定是彼此獨立又共生共長,彼此依賴又互不幹涉。
願你也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擁有一段情意綿長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