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路很寬”的老媽在看有神預言新型冠狀病毒的2017年劇《急診科醫生》,感慨年輕的王珞丹怎麼放棄英俊的男朋友去追張嘉譯這樣的老男人。我告訴她:電視劇裡流行蘿莉大叔配。其實,王珞丹也不算蘿莉了。2007年的時候還算,那時《奮鬥》風靡全國。聽人說這片子有些三觀不正,陸濤和夏琳這一對男渣女婊,而向南和楊曉芸那一對男賤女作,就米萊是一股清流,于是,我隻是換頻道路過時看看片段。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段。

米萊在去美國前故地重遊,想要讓漫長的失戀從哪開始便在哪結束。她和華子坐在車後座,講述着當初她的男友陸濤和她的閨蜜夏琳相遇的情景(據說那是整部劇的第一集),而此時的華子卻心不在焉,眼光瞟向窗外……回憶中的一幕在眼前重演。米萊開玩笑:“你們倆要是一見鐘情了,我就理解夏琳和陸濤了。”果然,華子和春曉一拍即合。用米萊無比惆怅的話說,便是“一切都是注定的”。她即後在給陸濤的電話中大呼的三個排比加反複句,擱在以前其它電視劇中聽到,我會感覺很假很突兀。而在這樣的情境中,我覺得這個轉折設得特别自然妥當。當意識到陸濤和自己都不特别人人的感情都一樣的時候,她真的可以離開這個人與這份愛了。很奇怪,我在網上見到的有關《奮鬥》的N多經典台詞中沒有這樣一些。算是我的個人感悟吧。

其實,一直都覺得,人的一些感傷都因感覺自己特别而強化。比如家族的矛盾、父母的不和、戀人的背叛、友情的淡逝、經濟的拮據等等,因着這樣一些因素,傾訴者認定自己是個很有故事的人,殊不知,聆聽者常常也有同樣的境遇或者更甚,隻是不曾吐露。

個人認為,對待不幸,可以想想自己和别人在這方面其實沒有什麼不同,這樣會感覺幸福多了。而對待幸福,可以暗自品味,也可以偶爾晾曬,但絕不能相互比較,因為,每個人的幸福都有各自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