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ressmaker》
這是一張精心編織的複仇之網,每一個人物都是相關的,每一條線索最後都有呼應。女主心愛的人都死了,男友死了,母親死了。男友死因為男友太美好。如果讓他活着,女主最後就得和他結婚,不能複仇,結局就落入俗套。俗套的結局不是導演想要的。
母親死是最後無情的一筆,死得驚濤拍岸,劇情掀起又一個高潮,讓觀衆歎為觀止。母親是女主和世界最後的連接。
隻有面對他們,她的心才柔軟。但世界是冷酷無情的,三十年前這樣,現在依舊如此。既然真相被蒙蔽,那麼隻需告訴他們真相,這是女主的使命。複仇之後她離開小鎮,外面的世界當然還會有這樣的小鎮,充滿冷酷的人性和被掩蓋的真相,但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你也許要問:為什麼她要這樣做?因為隻有這樣,在她離開小鎮的時候,她能夠平靜。這就是複仇的意義。
2、《Giant little ones》
自幼就是好友的少年Franky和Ballas是同班同學,也在同一遊泳隊遊泳。Franky生日派對當晚,兩人莫名其妙睡到了一起。事後,他們各自與女朋友的關系,與父母的關系,特别是他們兩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Franky在這令人窒息的變化中看到友人的懦弱、親密關系的脆弱、自己父親的同性身份,也看到了自己的迷惑不安與恐懼。最終,在和Ballas的妹妹發展美好友情/愛情的過程中,他終于醒悟,不再害怕逃避,坦然面對現實,找回迷失的自己。Franky這個少年演員演得真好,看了這個電影,我也很迷他。
《Giant little ones》,中文翻譯成《小巨人》,内容很精彩,演和拍都很好。少年的内心成長過程,對自我的摧毀與尋找,情感的變化和歸宿都拍得自然深刻有感染力,即便在成人看來,也是個好片子。
3、《The aftermath》
加拿大電影《The aftermath》,中文翻譯成《餘波》,是根據Rhidian Brook同名小說改編而來。故事發生在1946年二戰剛結束的德國漢堡。英軍上校劉易斯奉命駐紮在這座城市,負責重建工作,他的妻子瑞切爾過來和他居住。他們“侵占”了一家德國人的城堡,并和這家人一起住。這家德國人是一位父親和他16歲的女兒,他們在戰争中失去了妻子(母親)。瑞切爾因深深思念被納粹害死的兒子,不喜歡這樣的生活狀況,但劉易斯堅持這樣安排,大家隻好别别扭扭地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
二戰後的德國非常混亂,占領軍與德國人的矛盾一直存在,還有些德國人企圖重新集結為納粹招魂。然而,瑞切爾關心的卻是她自己家的問題。丈夫整日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她,她唯一可以交流的人就是那個德國鳏夫。慢慢的,這兩個一開始互相敵視的人相愛了……。
影片男主有型,女主迷人,婚外情拍得很吸睛。最後瑞切爾向丈夫劉易斯坦白了實情,劉易斯痛苦而大度地讓她和德國鳏夫離去。到了火車站,瑞切爾心神不安,最後還是選擇留下來,回到丈夫身邊。
愛情是美麗的,然而短暫、脆弱、無力,是肥皂泡,被鐵一樣的現實輕輕一碰就破碎了。愛情必須有所附着。信任,責任,無私是兩性關系維持的重要力量。
4、《Fall around her》
一位北美原住民,女歌唱家,放棄歌唱事業和城市,在他們族群自己遼闊的土地上獨自生活的故事。影片着重刻畫了人物内心深處的感受和大自然一滴水一片葉的細節美,展現了女主于安靜中體驗掙紮,于迷茫中堅守自我的内心力量。加拿大影片,冬之美拍得非常細膩,歌唱家的情感也刻劃入微,那種遵循内心,為生命本身而活的内心力量拍得很動人。甯靜而文藝的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