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如懿傳》裡,被乾隆皇帝收回皇後冊寶的如懿,在去世時竟被稱為“薨”,而沒有用皇後去世用的“崩”,這符合曆史史實嗎?

...

(《如懿傳》劇照:烏拉那拉·如懿)

據《清史稿·列傳一·後妃》記載:“皇後,烏喇那拉氏,佐領那爾布女。後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進貴妃。孝賢皇後崩,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冊為皇後。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發,上益不怿,令後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蘭,命喪儀視皇貴妃。自是遂不複立皇後。”

...

(《如懿傳》劇照:乾隆 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發。)

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電視劇裡的如懿在去世時被稱為“薨”是不符合曆史史實的。《清史稿·列傳一·後妃》明确記載烏喇那拉氏是在“(乾隆)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請注意,正史在這裡很明确用的是皇後去世用的“崩”,确定不是“薨”。

究其原因:曆史上的烏拉那拉氏,在法理上并沒有被乾隆皇帝廢黜,名義上仍然是大清的皇後。對此,乾隆皇帝曾親自作出過說明。據史料記載,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谕曰:“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孝賢皇後崩後,循序進皇貴妃。越三年,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發,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并未削其位号。朕處此仁至義盡,況自是不複繼立皇後。”

...

(清高宗純皇帝(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弘曆)

這段話翻譯成今天的白話文,就是:“那拉氏本是我即位前的側福晉。我即位後,因孝賢皇後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貴妃又立為皇後。後來她自犯過失,我對她一直優容。國俗最忌剪發,她卻悍然不顧,我仍然忍隐,不行廢斥。她病死後,也隻是減其儀等,并未削去皇後名号。我處理此事已經仁至義盡,況且從此未再立皇後。”由此可見,乾隆皇帝本人也明确表示沒有廢黜烏拉那拉氏的皇後尊号,僅僅是在其死時“減其儀”而已。

...

(純惠皇貴妃的地宮石床上有兩具棺椁,居中的為純惠皇貴妃的棺椁,左側為烏拉那拉皇後的棺椁。)

綜上,電視劇《如懿傳》中如懿死時被稱為“薨”,而沒有像皇後去世一樣被稱為“崩”,這是不符合曆史史實的。當然,據史料記載,烏拉那拉皇後死後的喪禮實際上比皇貴妃的級别還要低。按皇貴妃的喪儀規定,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而在烏拉那拉皇後的喪事中,這項被取消了。另外,烏拉那拉皇後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寝,卻葬在了妃園寝内,更有甚者,按慣例,凡葬在妃園寝内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而那拉皇後卻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位于一側,堂堂的皇後反倒成了皇貴妃的下屬。可見,烏拉那拉皇後實際上與廢後也沒有什麼的區别。我們今天讨論曆史上如懿死時是被稱為“崩”還是被稱為“薨”,不過是為了重新證明一下這位烏拉那拉氏皇後在清史上的确是一位沒有被廢黜的皇後罷了。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