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誰人,害誰人,人生斷送,人生都斷送在等待的那個人。

人生一世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的情所牽絆着,親情、友情、愛情……而《誰先愛上他的》這部電影,把這些情全都攪在了一起。

哪種情更高尚?哪種情為不恥,哪種情是對的?哪種情又是錯的?……情究竟為何物?

影片故事的一切焦點都在宋正遠身上。他是一名大學老師,有好的聲望和社會地位,而他,卻是他身邊人悲劇的最直接根源。

宋正遠死了,妻子,應該說是前妻子劉三蓮,發現他的保險金受益人在臨終前被修改了,已經不是他兒子了。

劉三蓮又羞、又氣、又恨、又悲,帶着兒子找到了宋正遠的小三,不,是小王(影片中這樣稱呼),因為他是個男的--高裕傑,要一個說法,要奪回保險金,以供兒子宋呈希留學之用。

處于叛逆期的高中生宋呈希,無法理解母親焦躁的行為,心中對母親的不滿積累到爆發,最後甯可待在阿傑(高裕傑)家裡,也不願意一人跟着母親生活。

阿傑對他來說是陌生的,對他來說是讨厭的,可這個人是他依戀的父親所愛的人,他對阿傑有多種莫名的感覺,他開始了對阿傑這個人的了解,開始了對父親對父母婚姻的了解。

從孩子的眼中去了解父親或者母親,這在影片中是常有的表現方式,但從孩子眼中去了解父親的感情生活,了解父親的同性愛情,從而展現對同性愛情的立場,這手法的确有夠新奇,也有夠大膽。

關于同性愛情,不置可否,但在現實社會的絕大多數人眼中,同性愛情是離經叛道的,應避而遠之的。在這影片中,導演卻給予同性愛情高度的理解與憐憫,整部電影沒有讓人感到不舒服的鏡頭,不會讓人有半點鄙視的念頭,當鏡頭出現阿傑對着宋正遠深情地說:“宋老師,我可以親你嗎?”,你會覺得真誠、會覺得浪漫,會覺得他們是應該被祝福的。

阿傑有錯嗎?

劉三蓮對阿傑從不嘴軟:死小三、不要臉、死變态……如果你是路人,一定也會加入鄙視、唾棄阿傑的團隊。

阿傑從不分辨,他不在乎别人的态度,他知道劉三蓮和宋呈希是宋正遠的親人,是被自己所愛的人辜負的人。

影片的名字叫《是誰先愛上他的》,導演和編劇其實在告訴大家,是阿傑與宋正遠戀愛在先,抛開同性的角度來講,劉三蓮才是他們之間的第三者,隻不過,他與宋正遠的情感,不被世俗認可,是情勢所不容的。

阿傑對于愛情堅決且奮不顧身,但在宋正遠的世俗顧忌中他願意收斂。當宋正遠要結束他們的感情,過正常人的生活時,阿傑沒有糾纏,隻有不舍。可當宋正遠身患絕症,回到他身邊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一切,甚至借高利貸為其治病,他的心一直為宋正遠留着。

他對宋正遠的愛情不被世俗所接受,但他為之所付出的,在現實中的夫妻、情人,又有多少人能夠如此?

他愛過,他真心的愛過,也得到過真心的愛,但這份愛卻不容于世。看完影片你對他會産生深深的同情,甚至是敬佩,他就是為情撲火的那隻飛蛾!

劉三蓮,一個善良的女人,一個傳統的中國婦女,把全身心都給了自己的家庭,卻發現,原來自己的付出隻是給别人打掩護,努力要留住曾經以為的幸福,可是到頭來全都是空。她糾結于自己到底有沒得到宋正遠的愛,哪怕隻有一點點也行,可她永遠也無法知道。

對世俗眼光的顧忌,她無法大張旗鼓的向社會表達自己的委屈和不滿,隻能間歇式地歇斯底裡發作。

她覺得一切的過錯都是阿傑這個第三者造成的,可她能做的也隻能是時不時用各種惡毒的言語攻擊他。

她将一腔的怨恨和一腔的希望,轉移到了兒子身上,她怨婦式的情感發洩讓兒子引以為恥,甚至是以死相逼。

她恨兒子竟然甯願跟着情敵住,也不願意跟她回家,可對兒子的關心卻讓她一再的妥協,一再地委曲求全地和阿傑接觸。

劉三蓮是最大的受害者,她抛不開親情,抛不開愛情,但卻都從未曾得到,她忍受着煎熬,她壓抑着怨恨,無非也是一個情字作祟。

宋正遠,渣男一枚,為了社會的認可抛棄了阿傑,為了活回自己抛棄了妻兒。他帶給身邊的人煎熬和不幸。他心裡不斷的對這些人說對不起,在良心的折磨中,又何嘗活得如意過。他也有親情,當親情與愛情相不容時他舍棄了愛情,可當親情與自己内心相抵觸時,他又選擇了舍棄親情。

何德何能他能得到阿傑以及劉三蓮的兩份真心,但又深深地傷害了這兩個人,他何曾不是情非得已!

如果阿傑是個女的,那麼他們的故事或許會被廣為流傳,可現實中阿傑是個男的,他們的故事就必須遮遮掩掩。

這部電影,幽默中透着悲涼,怨恨中又充滿希望,對立中卻又惺惺相惜。看完之後對情會有更多角度的感悟和理解。

問世間情為何物?情真與不真,對與不對,是否性别為一大評判前提?

問世間情為何物?說不清,道不明,永遠不是付出多少,就會收獲多少?

問世間情為何物?值得歌頌的,并不僅僅隻是約定俗成的那幾種!

(僅僅是看完影片後的個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