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是廢話)

第一次知道這個電影是因為陳坤的推薦,看了十幾分鐘棄了,太過沉重。昨晚本着不能浪費被迫自動續費的vip重新打開了aqy的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家不是父母能夠完全建立起來的,需要依靠自己的國家,還有就是自己。國家和家庭都沒辦法給予,自己也不創造才是真正的沒家。

小男孩後來的"新家庭"也沒有辦法給他一個家,雖然有比原來家庭更好的氛圍,缺失的信任,缺失的責任感,可是都沒辦法給小男孩一個家。小男孩缺失的是原始家庭的愛,保護和支持。小男孩父母走不出他們原來的人生,走了一個saha還會有下一個saha,會讓小男孩走原來的路子,讓他去讀書的念頭是改變的火苗,但是也掐死腹中。
國家内戰,大環境都是不穩定,還能依靠健全的法律保護自己?還是偶爾來監獄的"志願者"能給小男孩一個家?最多最多是在一個充滿黑暗的日子裡帶來短暫的聲響,轉瞬即逝。根本問題還是在國家和整個不平等的社會秩序。(感恩我還可以刷豆瓣)有的人拼命沖出牢籠都碰不到門口,有的人出生就無憂無慮。

何以為家,家在哪?家在小男孩的未來裡,憑借他頑強的意志力,堅持自己的原則,八面玲珑等各方面的品質和能力自己去創造,好運的話趕上國家變好,路更平坦一些。未來還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他的婦女,輪回重啟,何以為家,哪裡都不是家。而且這部影像抽象出來的是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我感受到的是這種底層戰亂生活哪裡都不是家,級别高的還可以移民(參考追風筝的人),底層能幹嘛,體驗一遭生活,歸于層土。(我更偏向哪裡又不是家,生活強大到無力抵抗[來自真實生活的感悟],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是中國,不是每個社會都向平等邁進,但是希望最後的笑暗示好的改變。)

這部片給我的意義就是,在平靜的河流裡觀望到隔壁的波濤洶湧,然後回歸平靜。

(說句喪一點的話,努力還是有用的,能掙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