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和同事的一片好評聲中,拉上好友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不知是不是被贊譽拉高了期望值,雖然不算太失望,但也不夠好。制作不錯,但也能看出借鑒了很多國外的片子,影片主題貼近現代價值觀,但論述比較突兀。

看了《哪吒》不自覺的總是與《超人總動員》比較,首先是哪吒的哥特煙熏妝風實在太像超人家庭中的老三發火的樣子了。其次是畫卷中用畫筆畫水為道又像極了酷冰俠的制冰滑道。中國動畫學習國外的動漫制作,也無可厚非,但是能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意才能走的更遠。

因此還是更喜歡《流浪地球》一些,雖然在制作上也模仿了國外的片子,比如就很像《後天》的風格,但是他有一個人類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這樣一個新穎的故事,創意就一點都不輸好萊塢大片。真心希望中國的動畫片創造早日走出模仿的階段,拿出一些有自己創意的東西。像現在這樣靠模仿來要票房的樣子實在不是太好看!另外用“川普”和肥豬來制造笑點實在也不太高級。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哪吒》這部電影的主題思想,單單看這個主題還是很打動我的,能夠說出這話就看見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形象。我喜歡生機勃勃的生命,每一個人都隻有一次生命曆程,生命的曆程應該是拿來“用”的,而不是拿來“過”的。每個人應該抛開别人的偏見,抛開社會對個體的定義,為自己量身定制一個獨有的生命。之前看的《冰雪奇緣》《勇敢的心》都在訴說這樣一個主題。然而好的主題不是突兀的空喊口号,要在講故事中層層遞進,揭示這樣一個主題,可是《哪吒》并沒有做到。

又要與《超人總動員》對比了,超人家庭擁有超能力,但是政府認為不能讓超人們公開的發揮超能力,會有礙社會的秩序。政府通過法案安置超人們隐姓埋名,幹着普通的工作過着普通的生活。當父親超人的中年危機和女兒的青春叛逆期同時到來時,他們就與這平淡的生活産生了沖突,然後通過共同面對險境到化險為夷,每個人都對自己和家庭以及自己的超能力有了重新的認識,然後回歸到日常的生活中,但是與以往又完全不同了。故事叙述中明顯能體會到人物的心理變化,而自我定義也在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中完成。可是《哪吒》隻看到他對父親以命相換的感動,以至哪吒相信了父母對自己的愛,其實也就是誤會的解除,并不能感受到“我命由我不由天”這種思想轉變的根本緣由。所以當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時雖然也有感動,但是還是感到故事講的不紮實,主題出現的太突兀,有些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勉強為之的感覺。

真心希望中國動漫能先學習講好故事,相比較講好故事,特效之類用錢和時間總是能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