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了大IP做支撐,有了燃爆大氣的場面、飽滿濃烈的感情以及深刻的現實意義。

預告片放出時被群嘲,指其“毀經典要向全國人民謝罪”。點映後卻好評如潮,被無數人“牆裂”推薦。如今還沒正式上映,僅點映票房已近6000萬,豆瓣評分高達8.7,超過3萬人給出五星好評。

這部影片就是餃子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

...

5年前的《大聖歸來》給長年疲軟的國漫市場,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活力。憑着“自來水”口口相傳,原本籍籍無名的《大聖歸來》口碑、票房一路攀高,最後收獲了9.56億票房。

5年後,同樣由“十月文化”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未正式上映便已經大熱。

這部以“史上最壞哪吒”為主角、做賣點的國漫電影,究竟“亮”在了哪裡?

...

一、哪吒形象的來源與變遷

與孫悟空一樣,“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哪吒,都是最具有反叛精神的存在。

哪吒,最早出于唐代,寫作“那咤”或“那叱”,原是佛教的護法神。他的父親是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母親是吉祥天女。

到了元代末年的《三教搜神大全》中,哪吒已經成為玉帝屬下的大羅金仙,身高六丈,三頭九眼八臂。書中記載哪吒出生七日,即因在東海沐浴與龍族相鬥,搏殺九龍。老龍上天庭告狀,又被哪吒打死。

之後,哪吒更是以“如來弓”射殺石矶之子,以父親的降魔杵殺石矶。被父親李靖責怪後,哪吒切骨還父,後被如來以蓮藕、荷葉塑身使其再生。

...

明人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中對此高度還原,隻是将“殺九龍”、“如來弓”、“如來”等情節做了改動。

但這些作品中的哪吒,雖然一身反骨、性情剛烈不屈,可其行為做事一直被诟病指責。殺白龍、射石矶弟子、師徒一起殺石矶等等,盡都是仗勢欺人、恃強淩弱的不講理。

這樣的哪吒,雖然個性鮮明、形象突出,但跟“英雄”還是不沾邊。

1979年,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哪吒鬧海》,截取了“哪吒與龍族相鬥”這一章節。

這次的故事中,哪吒真正成了小英雄。

...

哪吒鬧海》中,四海龍王坐視大旱不降雨,向百姓索取貢品,搶童男童女為祭。哪吒打死夜叉、三太子,一是見義勇為,二是正當防衛(不包括抽龍筋)。之後的自刎,也是為了保護陳塘關百姓,不是原來的“割肉還母,剔骨還父”。

據資料中介紹,這一版的創作者們最初是想将守護百姓利益的哪吒,設定成“漁家少年”的模樣。不過,最後仍是“畫”出了一個白白淨淨官家小公子。

79版的《哪吒鬧海》是無數觀衆心目中的經典記憶,幾乎每個環節都印在腦海之中。哪吒于雨中自刎,小鹿銜着乾坤圈、混天绫趕來卻遲了一步,當年催下了多少人的眼淚?

...

之後哪吒蓮藕化身,變身三頭六臂,再次大鬧東海,打得四海龍王狼狽逃竄的時候,屏幕前又有多少人熱血激蕩、拍手稱快?!

79版之後,幾乎所有跟哪吒有關的故事,都延續了他是絕對正面人物的設定。其中,動畫作品以03版的《哪吒傳奇》最為人熟知,“是他,就是他,少年英雄小哪吒”的旋律、歌詞,随口就能哼唱的人不可計數。

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的設定

知道哪吒的人,也都知道他的前身是“靈珠子”。

靈珠子原本是一塊集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化形的寶石,“封神”之中,他已經成為女娲座下護法童子,投胎陳塘關,是女娲懲戒纣王計劃中的一部分。

總是,無論是前生還是現世,哪吒都是“正統”的。

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卻打破了這個基本原則。靈珠子吸收天地之氣,但不分清濁善惡。被元始天尊收壓之後,魔氣、靈氣一分為二,分别化作了一顆珠子。

魔氣化成的紅珠是魔珠,靈氣化成的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

...

投胎出生過程中,原本該是靈珠子投胎成為李靖第三子,卻因為太乙真人的不靠譜和申公豹的暗中作祟,由魔珠借殷夫人之體出生。

所以,這一版的哪吒“生來是魔”。

如果是你,會如何看這樣的“魔童”?

估計很多人在前20分鐘内,是對李靖夫婦的做法頗有微詞的。雖然是自己的骨肉,但他确實是“魔”,而且,就算留下他,三年之後天雷降落,他依然會被天雷擊得魂飛魄散。

因此,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除掉他,可能是最好最正确的選擇。

...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片意義,為的就是打破人們的固有思考模式以及出身偏見。之後的劇情,就是達到這個目的的過程。

随着情節一步步推進,我們看到了這個“黑眼圈”醜孩子的“惡”,他頑劣不堪,他欺壓平民,陳塘關的百姓們對其畏之如虎如魔,在他出現的刹那,便四散奔逃、躲藏。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哪吒的寂寞、委屈。

因為他是“魔”,所以生來就被結界禁锢在府中,不得出總兵府一步。父母忙着打怪降妖,根本沒有時間陪伴他。

因為他是“魔”,所以當他第一次溜出去,想要尋一個玩伴,卻被人砸石頭、扔菜葉,罵作是“妖怪”。

...

...

可那個時候,他隻是頂了一個“魔”的名頭,什麼壞事都沒做過,就已經因為是魔珠投胎,而被定義了身份。

盡管他天生本領高超,可依然不過是個不到3歲的孩子。掌握了話語權的大人們,不容分說就定了他的罪、判了他的刑。

哪吒前面的叛逆、搗蛋,都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的自我放棄——你們都說我是妖怪,那我就當一個壞人好了。

但即使是每次鬧得雞飛狗跳、一地狼藉,他也沒有真正傷害過哪一個。

...

他的心裡,依舊渴望着被認同!

所以,他雖然對父母、太乙真人哄騙自己的話嗤之以鼻,卻還是信了,想去做一個斬妖除魔的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看起來跟以往的形象大不相同,但除了身世的全新演繹,骨子裡依舊是對傳統的遵循——個性叛逆、頑劣不羁,但心若蓮花、清華出塵。

三、哪吒與小白龍之間關系的設定

對《封神演義》熟悉的觀衆,可能很多人都對那條被哪吒抽筋的小白龍心生憐惜。

自己家被攪得天搖地晃,連看門兒的都被打死了。出來問個清楚,就算态度不好也在情理之中,卻被那個穿紅兜兜的熊孩子下狠手,不僅丢了命,還被抽了筋。

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預告片時,就希望這部影片能改變他悲慘的命運。

電影的主創在全新演繹哪吒的同時,也給了敖丙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

影片中敖丙的命運,頗有幾分像《西遊記》中的白龍馬敖烈。

曾有網友解讀《西遊記》中敖烈燒明珠獲罪、被觀音點化保唐僧取經的背後緣由。

《西遊記》中的龍族,是一種尴尬的存在。四海龍王雖然是神,但在真正的天神眼中,龍族身份卑微,不過是被稱作神獸的“畜”。敖烈的“犯罪”前後,其實是龍族的一步棋——他們需要靠山,讓敖烈借取經立功、得成正果,讓龍族能借西方一點光,是這步棋的目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亦是如此。

...

影片中的“龍宮”,不過是禁锢“囚犯”的天牢。龍族,便是看守天牢的獄卒。在鎮壓被抓獲的兇獸、惡獸的同時,也将自己困在了牢中。

所以,敖丙的父親需要他修成正果,給龍族一個翻身的機會。

像《大聖歸來》一樣,《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中心主旨,都是反抗命運。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孫悟空,也是哪吒,還是敖丙的心聲。

這一次,哪吒和敖丙不再是“兇手與被害者”。他們都有生來的“背負”,也都有自己要去反抗、改變的命運。

他們在片中反抗,我們在銀幕下被他們感染,身體内的熱血被激起,靈魂中的鬥志因此飛揚。

這一次,他們是對手,是朋友,是命運的“明暗雙生子”。

...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是曾經執導、制作過《打,打他個大西瓜》的年輕導演“餃子”,真名叫作楊宇。

《打,打個大西瓜》是一部16分鐘的反戰主題動畫短片,雖然畫風鬼畜,但是“撲克牌”的設定十分出彩。兩個霸主的欲望,掀起了一場場戰争。那些活生生的生命,于他們看來不過就是一張張紙牌。

這部動畫無論是分鏡、節奏、配樂,老道辛辣,不像是出自一個新人之手。到了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黑眼圈”哪吒的形象設定,頗有幾分楊宇之前的“鬼畜”畫風。除此之外,便是流光溢彩的精緻、熱血燃爆的大氣。雖然從當初的16分鐘,加長到了這次的110分鐘,但楊宇對于節奏、情感、配樂等元素的把控,依舊是令人激贊的到位、精準。

以往網友們抨擊“魔改”,其實并不是指情節,而是指那部作品失去、扭曲了原作的精義。

《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似“魔改”,卻因為守住了精義,同時又血肉充盈豐滿、有魂有靈,而得到了觀影者的認可。

...

同時,《哪吒之魔童降世》借神話講現實的一部分,又像一柄匕首一根尖針,刺得人遍體鱗傷、千瘡百孔。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李靖夫婦是好的。但是從百姓的角度來看,他們何嘗又不是自私?

為了自己的心疼、不舍,讓陳塘關萬千百姓承受與“魔”同在的恐懼和壓力。頗有些像那些“熊家長”,自家孩子的利益高過别人的。

而影片中的那些百姓,又何等愚昧可怕?

...

他們在懲罰“魔”的同時,自己先已經變成了恃強淩弱的“魔”;他們在為自己讨公道之前,先不分青紅皂白扣了别人的帽子;即使敖丙剛剛救了他們,隻因露出龍族身份,轉眼就被他們視為公敵……

包括李靖在内,都逃不過“偏見”。

綜上所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了大IP做支撐,有了燃爆大氣的場面、飽滿濃烈的感情以及深刻的現實意義。

這個暑期,這部個性鮮明又品質精良的國漫佳作,必定會點燃一場電影界的“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