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喜歡的事,不存在996這個問題;如果不喜歡不熱愛,上班每分鐘都是折磨。找工作如同找對象,真正的愛情你不會覺得時間長,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

這大概是馬雲先生在2019年4月14日于微博發表的文章的核心内容。他為自己支持“996”工作制度的言論做了說明。不管這是他原本的想法,還是迫于輿論壓力的公關,他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确。

關于“996”的争議,重點不在這個制度本身,而是在每個人是否有“快樂點”。

...

遺憾的是,輿論似乎仍然沒有扭轉過來,很多人認為馬先生是在偷換概念,成功人士和“普通人”不能劃等号,資本家騙人加班的謊言等等。

我隻能說,有一部分人都沒有讀完馬先生的文章,或者沒理解他的意思,和他讨論的壓根不是同一個問題。隻是因為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工作加班太辛苦,便把氣撒到了網絡上,不反思自己,一個勁抱怨老闆們不近人情,不能理解“普通人”的處境,情有可原,也十分可憐。

于是又想起一部電影,《搏擊俱樂部》。

裡面有一句台詞說,“幹自己憎恨的工作,掙錢買自己的不需要的狗屎。”

...

前半句道出了自我迷失的困境,下半句批判了消費主義文化,整句話反映了當代社會的普遍問題。

馬雲所談論的,是國人自我迷失的問題,幹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自己憎恨的工作的問題。

“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

換一種角度理解,如果一個公司的員工都心甘情願地996,希望在還能拼搏的年紀,用更多的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996确實是一種福氣。對社會和企業來說,可以獲得更多勞動力等等,對員工來說,可以通過工作增加自己的經驗和個人價值。

也就是說,馬雲所談論的996,和現在輿論中的996,并不是一碼事。

他眼中的996,是理想化的,建立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點”的基礎上。所以他的文章也提到:

這世界确實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不僅僅是企業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官員、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為他們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為他們超愛自己選擇的事業,他們為此付出超常的奮鬥和努力,才獲得了常人沒有的“成功”。

就拿許多優秀的電影工作者來說,他們的字典裡或許沒有上班下班,隻有在片場和不在片場,不在片場的時候還要熟讀劇本,鑽研角色。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30年出生,年近90歲的人,在2018年仍然自導自演了電影《騾子》。早已功成名就的他為什麼還要折騰自己?

因為他想要拍。

而且拍電影對他來說并不是折騰,而是一種享受。

最理想的工作,是和生活一體的。

...

希斯·萊傑,為了能演好角色,他花了一段時間把自己反鎖在酒店,據說是鎖了整整一個月。結果他演出來的效果震撼影壇,同時他英年早逝的消息震驚世界,《蝙蝠俠:黑暗騎士》成為了他最後的光芒。

要說他的去世和小醜這個角色完全無關,邏輯上說不過去。至少入戲的過程多多少少有影響到他對藥物的使用,于是人們都說,他把自己的靈魂獻給了惡魔。

但也可以說,他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電影。

...

正因為有這樣的電影人,我們才能看到如此多的好電影。正因為有類似這樣一群“工作狂”,才讓上世紀我們有了“兩彈一星”,才會有“神五”“神六”,才讓我們的國家在過去短短的四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才有了現在這個燈火通明,有條件飽暖思淫欲的人類社會。

隻是,貪圖享樂是人的本性。當人無法在工作中找到“快樂點”的時候,是不可能變成像有追求的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等那樣的“工作狂”的。除非那個人能有超常的鋼鐵意志。

而我們如今的教育體制,使得絕大部分的人要到大學階段才有機會有空間開始思考,自己以後該做些什麼,想要做些什麼。結果就是,多數人到大學畢業出來找工作的時候,是迷茫的。

被人趕鴨子似地去讀書上學,然後被趕着去找工作,然後被趕着去結婚,如此*蛋的人生,真的有時間和空間,給人去不斷嘗試,直到找出自己能産生價值的“快樂點”嗎?

事實是,就算有幸找到自己“快樂點”,也就是那些有夢想的人,大多也要和“現實”搏擊。然後屈服于現實,放棄夢想的人和故事,數不勝數了吧。

這就是問題的根源之一,多數人沒有時間和條件,又或者說是沒有勇氣與毅力,去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自己願意去“996”,乃至是“007”的工作,馬雲的996言論,暫時來說,隻能淪為空談,一種空想主義的工作制度。

針對現在某些企業的996,也就是輿論中所反對的996制度,馬雲也已經給出了批評:

“企業不要覺得付錢就可以讓員工996。企業負責人應該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員工的成功?你的快樂是否就是員工的快樂?你有沒有幫助員工找到他的快樂,還是你隻是逼着員工996?”

寒窗苦讀是好事,艱苦奮鬥是好事,可理想不是考狀元,奮鬥的東西不是自己的,那就成了活受罪。

一些企業鼓吹996,将其包裝成一種所謂的“文化”,利用員工的人性弱點,半哄半推,逼人就範,實質上與舊時秦國的暴政無異也,都不把人當人看。

既然996是一種“暴政”,那為什麼在這個時代還能推行起來呢?

我們恐慌的不是領導,我們恐慌的隻是我們生活。

...

那是什麼造成了我們的恐慌?

是社會嗎?

是家庭嗎?

是窮嗎?

也許,隻是因為自己。

為什麼其他人條件差不多的人能夠成功,能夠在吃飽飯的同時,還能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你就隻能被貧窮逼着去找工作,養家糊口,幫别人打工,最後淪為金錢的奴隸?

又為什麼馬雲發個微博就能引發萬人讨論,而你卻隻能在評論區撒氣?

請首先反思自己。

我們都需要反思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