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陣容蠻養眼的,一群大帥鍋,艾倫:一個水嫩水嫩的大男孩,艾德:歐美典型的金發帥哥,阿諾德:也是一個美男(個人感覺聲音太沙啞了點),大衛:活脫脫的一個小天使。(資源獲取方式見個人簡介處)

...

阿諾德是一個變裝皇後,電影開頭便是阿諾德一邊化妝一邊對着鏡頭自言自語,變裝皇後是美國同性文化發展的一部分,但電影并不是關于變裝皇後的,僅僅隻是男主阿諾德的身份是一位變裝皇後。

電影中無論是艾德還是艾倫,都深愛着阿諾德,而阿諾德也愛着兩個人,隻是像阿諾德說的,艾德和艾倫兩個人是不一樣的,對他們兩個人的愛也是不同的,無法比較,也無需比較。

...

在艾德離開阿諾德五個月後再次回來找阿諾德的時候,手足無措的憨憨模樣讓人忍俊不禁,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從而無法表達清楚。畢竟自己心裡一團糊塗,嘴上又怎麼可能說的清?

艾德的突然出現同樣讓阿諾德措不及防,内心掙紮萬分,是坐艾德的車一起回去?還是自己偷偷溜走,讓他凍死在外面?心裡雖然愛着艾德,可又擔心被再次傷害,内心左右搖擺,徘徊不定。

我很喜歡史鐵生的一段話,“愛卻艱難,心魂的敞開甚是危險。他人也許是你的地獄,那兒有心靈的傷疤結成的铠甲,有防禦的目光鑄成的刀劍,有語言排布的迷宮,有笑靥掩藏的陷阱。在那後面,當然,仍有孤獨的心在戰栗,仍有未熄的對溝通的渴望。你還是要去嗎?不甘就範?那你可要謹慎,以孤膽去賭——他人即天堂,甚至以痛苦去償你平生的夙願”

阿諾德是如何抉擇的,導演沒有告訴我們,因為這樣的抉擇不取決于他人,而取決于我們自己,賭?還是不賭?

電影拍攝于1988年,那時候對同性戀的歧視不言而喻。當小混混們毆打老人時,路人們紛紛逃竄躲避,艾倫嚷道,趕緊報警。可正如路人說的,那個老人是同性戀,警察是不會管的。

不過最後警察和救護車去了,不是去救人,而是去收屍。看到渾身是血的艾倫時,感覺心跳漏了一拍,正如阿諾德在墓前悼念時與母親争吵道: “你在幹淨的醫院失去了你的丈夫,而我在肮髒的街道失去了我的愛人。27歲,死在街頭,被一群孩子用棒球棒打死。一群懷着和你一樣想法的孩子:同性戀的感情不算數,這一切都是他們自找的。” 

雖然同性的路途險阻,但我相信猶如詩人裡爾克說的,“好好忍耐,不要沮喪,如果春天要來,大地會使它一點一點地完成。”

電影中可以說涵蓋了兩類典型的gay,一類像艾德,不完全接受自己的身份,認為自己是雙,結婚後就和妻子分居,經濟獨立後就切斷了和父母的往來。

...

一類像阿諾德,認同并接受自己的身份,與母親據理力争,“有一件事你最好要明白:我可以教會自己縫紉、廚藝和修理家具,我甚至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自我安慰,所以我不向任何人要求任何事情,我不需要别人給我什麼,除了愛和尊重。而任何不能給我這兩樣東西的人,在我的人生中都無處安放。”

...

大衛是阿諾德和艾倫收養的孩子,阿諾德很想要個孩子,他跟艾倫寫的夫夫條約就強調自己想要個孩子。

他們決定收養孩子時,我還擔心孩子的性格會對兩人關系造成影響,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大衛簡直是個小天使,不僅善解人意,還溫暖貼心。

當阿諾德的母親知道大衛的存在後,如導火線般引燃了兩人心中深埋着的芥蒂,但所有的争吵,終将歸于和平。

電影的最後意味深長,阿諾德将四件東西如珍寶般緊緊地擁入懷中,大衛的帽子、母親的橘子、艾德的眼鏡、艾倫的照片。

...

你所經曆的一切,甜也好,苦也罷,都将成為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你要去習慣它,接受它,這是件好事,因為它确保你不會忘記,如一顆顆星辰點綴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