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為紀錄片《口罩獵人》觀後感。

《口罩獵人》豆瓣
男主角林棟,30歲,湛江人。組建了一個團隊,拿着巨款在土耳其魚龍混雜的市場中買熔噴布材料,交易場面就如我們看的香港黑社會影片裡毒品販賣。在這場疫情危機中,林棟像狼一樣想抓住機遇,但是巨大的挑戰,也蘊藏着無盡的危機。
财大氣粗,有商人的狡黠精明和冒險精神,這是林棟。

我隻是一個生意人
片子客觀真實,沒有華麗的修飾和完美的剪輯,導演在采訪中多次地,主動地,引導式地提出犀利直接,甚至批判性的問題,做口罩生意是不是發國難财,是不是個奸商,奢靡無度的消費觀等等。也能看出來導演的用意。
林棟面對質疑而表現出來坦然和真摯,甚至将采購價格,利潤,合作細節都透露出來,是因為正如他片中所說的,一開始根本就沒有深慮到影片公開後給他帶來的影響,還是他确實如此不在乎社會的批判和言論呢,無法得知。
片中導演探讨發國難财問題時,喝了酒情緒有點激動。一連反問幾個為什麼,做了他自己的回應:“為什麼會覺得我沒有人性?為什麼要覺得賺錢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呢?為什麼你覺得這是一個涉及人性的問題?為什麼隻能做捐贈?””
“這不是發國難财,我是在幫他們,我冒着巨大風險,在全球運力受阻的情況下把口罩買到,這是我合理應得的酬勞。”
隻要操盤符合市場規則,問心無愧,沒有觸犯法律,産品質量過關,沒有傷害到消費者,商人投身進這個風險與機遇并存的市場,做着上億的生意,賺着自己合理應得的酬勞,就不應該被扣上發國難财的帽子。赢了是他的膽量和商業頭腦,輸了也是自己兜着,不需要贊揚宣傳,也不需要批判争議,更别說眼紅了,因為那絕不是一般人能玩的遊戲。沒有多少人能做到:“身負巨款和大量的訂單,名字為當地人所熟悉,是最大的一個中國買家。
盡管有着300%的高收益,但是風險巨大,市場瞬息萬變,有時候也會完全超出預期,無法控制。

走鋼絲的危機感
比如林棟自己提到,曾有一單幾百萬個寄往中國的口罩,在伊朗中轉時,剛好碰上當地疫情爆發,林棟的口罩就被莫名其妙扣下好幾周;等到口罩抵達中國時,國内的口罩危機已經緩解,原本被哄擡價格的口罩,此時已經價格大減,為此林棟虧了不少錢;各國邊界因為防止輸入型疫情擴散而封鎖,物流受阻而無法出口,去全球化下的供應鍊短時間内都無法恢複原來的秩序。
在危和機中輾轉,承受的巨大壓力焦慮,連林棟本人也說讓他重新選擇,他不會再入坑。也隻有走上合法合規的道路上,在混亂的市場中重新定義規則,才能繼續操控好這盤棋子,繼續走遠。

危中之機
林棟的商業頭腦,面對複雜市場處境的膽量,魄力和行動力,是值得欣賞的。網上也有很多人在贊揚他。但是,我們無法從一個60分鐘的短片,或者說單純這個口罩原材料事件去真正和全面了解到這個人,他的家庭背景,接受的文化教育,過往的工作經曆都與他的性格,做事風格息息相關。
但是值得提到的一點,這一位商人直言不諱的表達中,特别是激動的時候都在說髒話。雖然視頻剪輯中做了處理,但仍然能感受到他言語的粗劣。
我當了一回吃瓜群衆,通過網絡了解了一下花總和林棟的背景。
林棟深圳思瑞健康和思瑞網絡被最高法列為失信企業和限制高消費企業,其本人愛好賭博,享受刺激,奢靡消費塑造富人形象等。
2012年,花總微博上為陝西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做 “手表鑒定”,導緻“表哥”楊達才落馬。2018年,花總發布《杯子的秘密》視頻, 揭露國内多家五星級酒店混用髒毛巾擦馬桶和水。
網絡上的文章很多,建議感興趣的讀者辨别下真僞,不要片面地去判斷和定義一個人。
片子的最後,4月中旬,土耳其疫情爆發。林棟也在伊斯坦布爾進行自我隔離。現今已經5月初了,不知道劇情發展如何,這位狼一般的商人是赢是輸,我們繼續關注吧!
最後,附上一首林棟希望導演給片子加的配樂:
《追夢赤子心》
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廣闊不曆經磨難怎能感到命運
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
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