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寫的 沒啥條理)
這部電影于我意義在于它陳列了現代社會/人生的(至少對于我而言的)某種困境:在多種價值取向選擇和各種意識形态塑形并置的今天,如何去抓住那個“自我”(或反抗承認自我存在),而不陷入某種空洞的自我指涉中去。馬福禮和胡昆汀是兩位處于模糊地帶的(不同程度上的)“受擺布者”,在各種價值的撕扯之下“修改”“自我”。這實際上是大多數狀态下我的樣子。但不僅僅止于此,這些價值的賦形者身上套上了現代社會各種階層身份,從個人到群體,有隐射意味在其中。
兩個小時不到的電影裡容納了很多元素 不少是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出現 但并非是以強烈對抗一方壓倒另一方的方式叙述 而是并置于同一“戲劇”或“章回小說”的虛構情景下“對話” 。又因為其喜劇效果和價值轉向的遊離性(甚至是回合制的),就産生近乎荒誕的複調效果,許多調子糾纏在一起,回旋圓轉并章回層層推進,所以這不是對立而是“修改”。電影沒有給出答案,最後的最後金财玲的叙述實際上将潛在衆多調子之下的另一種調子明确(實際上是加入)了起來——就像電影中的一句“轉述”:人心像幕布,而這部電影做的是讓舞台燈光打透這些幕布,讓他們顯現并置。
舊章回體+現代派手法結合的很好,至少在平面的對話關系和劇情的推進上做了頗為成功的調和,叙事節奏也因此把握的不錯。戲的改動和翻案是明線索,每次改戲時的“停”重複,層層疊加蠻有意味的。很多細節也處理的不錯,比如苟喊出的批鬥,比如做檢讨是團長吐茶葉比如多多打胎第二天化妝掩飾臉色等等等等等等(懶得寫)
除了演員的表演,畫面拍攝,背景音樂實在功不可沒,幾乎起到絕對的叙事作用。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苟也武醉酒大鬧戲台時唱完最後一句詞眼睛的定神——光輝的餘燼,“時代變了”。
因素:
傳統—現代(多多 甄女士 傅正團長等等 懷孕堕胎出軌年輕人社會眼光 戲與遊樂園 ) 啟蒙/人道話語(白律師 非洲的天氣那句真不錯 他和屁哥背景的迥異也蠻有意思)道家思想佛家思想 藝術與現實(藝術如何表現現實)藝術家還是流氓 愛情還是欲望 大爺雞湯式的監視(對人的監管要深入到什麼程度呢)科學與信仰 真實與虛構 戲劇的流變 孕婦與碰瓷 兒女與父母 甚至某些黑店打胎等等等等等等(懶得寫了)
這麼多元素一起處理得還是蠻好的。
稍有不滿的是結局吧,我覺得停在莊公夢蝶 馬福禮驚醒然後小三輪車 開放式結局就好 (馬福禮究竟殺沒殺人 戲最後究竟排了沒有)最後那個挖掘機底下刻字也許是對前面伏筆的揭示或者是在章回體外給另一條線索一個結局,但多多少少缺了點意思。
總體挺好。“挺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