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七月與安生》部分
安生與七月是從小就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而兩人卻因為嘉明的出現,安生與七月之間的關系産生摩擦碰撞。嘉明是七月的男朋友,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安生,經過一些暧昧的事情後,三人的關系變成了三角關系。七月與安生兩人在愛情和友情之間徘徊着。 影片可以分為三場戲。
第一場,導演用全景直接直接向觀衆展現出事情發生的地點與人物。嘉明與七月在酒吧中見到了酒台前工作的安生,導演巧妙的将三人放在同一畫面中,讓他們三人形成三角對立之勢,這一幕可以很好的感覺到三人之間關系的微妙。随後七月去洗手間的空擋,嘉明來到酒台前與安生進行交談,這時安生問嘉明是哪知手牽的七月。随着嘉明手向安生伸出,安生也将自己的手放在嘉明手下方緊貼,在特寫鏡頭下,兩人之間的暧昧關系也随之浮現。導演安排這一特寫是為了更好的表現三人之間關系的變化,也是為後面三人的關系再次變化做鋪墊。
第二場,由酒吧轉切到山間騎自行車,随着鏡頭與自行車的運動,營造給觀衆一種三人關系穩定的錯覺。安生先一步去了山頂的神廟,而七月因為體力問題便不準備上神廟,就讓嘉明也去山頂看看神廟。就這樣安生和嘉明兩人又單獨相處了,兩人站在一起拜神時,這一畫面構圖有着對稱感,而這種對稱感的存在,正是因為七月與兩人的關系。嘉明在給安生看脖子上挂的玉佩時,兩人再次發生暧昧,導演更是将這種暧昧氛圍給擴大化,給兩人的眼神進行了特寫。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反映出嘉明與安生兩人之間已經産生情愫。當兩人走出神廟便見到在洞口等着的七月,兩個人臉色有所不自然。前面第一場在酒吧中嘉明和七月放在同一鏡頭中,而安生則是單獨一個鏡頭,形成一張對立感,而就在出神廟的那一刻,對立關系轉化了,變為安生和嘉明對立七月一人。

安生坐火車離開
第三場,這一場一開始用火車駛過的畫面将觀衆代入場景,安生與七月正在道别,安生即将離開這個座城市畢竟三角關系中總需要一人的離開作為告終。安生乘坐火車離開,讓七月很是傷心,當火車開動時,七月舍不得安生離開想讓她留下來,七月追趕着火車送安生離開,可當七月看見安生胸口挂着屬于他男朋友嘉明的玉佩的時候,七月沒有追了,導演對玉佩進行的特寫,兩個人關系發生巨大改變,而安生在火車開動前和七月說出“你讓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時,七月也沒有在挽留。七月眼中透露出的是絕望,對安生、對嘉明的失望,這麼一個小小的特寫就讓觀衆可以感受到七月所生出來的恨。
七月在愛情與友情之間徘徊着,七月不想放棄這段愛情,所以在第三場最後還是選擇擁抱了嘉明,七月沒有挽留安生,因為在那一刻七月還是選擇了那所謂的愛情。 擁抱了背叛愛情的嘉明,七月也是失去了安生這個最好的朋友,用友情換取了愛情的重生,這也是第三場戲中七月的選擇。這也注定了整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場悲劇。